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嘉誠再接訪談香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6 10:27:34


 

  競爭力何來

  香港對商人的社會情緒變遷並不惟一。正如香港政府一名前高官對財新記者所說,民粹情緒抬頭是全球現象,對貧富差距不滿表達的方式也日趨激烈,香港也不例外。成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是因為經濟出了問題。

  香港經濟與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過去,香港領著內地走,現在要背靠內地,對中央“禮包”的貪戀漸有沉迷。不論港資在內地的競爭力,還是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均不複當年之勇。以GDP而論,香港在“亞洲四小龍”地位已敬陪末坐。1997年,香港和新加坡的GDP差不多。今天,新加坡的GDP高於香港最少三分之一。

  正如曾任香港證監會中國顧問的財新專欄作家葉翔所說,近年香港社會反富豪和排斥內地的聲音漸強,核心原因在於香港與內地關係日益密切,但各階層從中獲益程度相差極大,貧富分化進一步拉開,中下層的生活水平反而有所下降。

  “過去香港的發展是建立在內地的不發展、不開放的基礎上。但現在情況大不同了。”一名熟悉內地和香港政府圈的人士指出。

  無資源無縱深,香港從來不缺危機感。30年來,香港對新加坡、台灣、內地城市等的競爭,都有危機感,惜乎這種危機感沒有化成對經濟社會改善的動力,反而變成衝擊性的力量,且不斷升級,對政府不滿,對財富階層不滿。

  處身樓頂的李嘉誠,看法與此相近而有不同,警惕成分更多一些:“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則是寵壞了的孩子。香港近來民粹主義升騰,照這樣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會面目全非。”

  有一點是無爭議的共識:香港最重要的還是發展經濟。正如一名香港政府前高官指出,綱舉目張,香港的綱要,是在內地持續開放下可以立足且有貢獻,“香港不要做負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