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傷醫案”中的環境誘因與個體缺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6 11:17:32


  25日,有微博爆料,南京口腔醫院一名護士和一名醫生,因為醫院要安排一名男重症患者與一名女患者鄰床,被女患者父母打傷,受傷女護士陳星羽脊髓損傷、心包胸腔積液,目前仍在接受治療。網傳打人者是江蘇省科技館副館長及其丈夫。該醫院醫務人員向記者表示,確有護士被打傷一事,但不知傷人者任什麼職務。警方證實,已開始介入調查此事,涉嫌打人的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幹部,以及他的身為江蘇科技館工作人員的妻子,目前都已被停職接受調查。

  “又現傷醫事件”!如此標題,明確傳遞著媒體的情緒:厭倦、驚詫與不解。一個文明社會內,竟一再上演類似的野蠻劇目,注定讓圍觀者感到無力、無語……倘若不是因為肇事者身為“高官”,我們甚至不敢確信,陳護士被毆打事件,還能否引發如此多的關注。醫院裡,那些荒誕的故事就在那裡,過去就有、而今依舊,儼然一切未變,也就難怪公眾怒火燃盡、正義消弭了。當“傷醫案”非得捆綁上別的“賣點”才可聚焦足夠目光,這本身就令人遺憾。

  這起傷醫案的起因,可謂微不足道:因為床位緊張,醫院將一名男患者,安排到了女床房。但該舉動招致的嚴重後果,最終震驚了眾人。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是,一次應急的床位安排,何以演變成一場殘酷的拳腳相向?是院方交涉不力,抑或肇事者本就暴戾?是護士態度欠妥,還是打人者囂張跋扈?在醫院裡,似乎尤其有“小事鬧大”的可能性。有人“鬧”得了利益,有人“鬧”出了禍端,太多人挑釁著秩序,卻固執地自以為是。

  事發之後,太多人開始剖析來龍去脈。矛頭所指,多朝向逞凶者的“官員”身份。當然,將一起“醫鬧案”,歸因於當事人的職業背景,多多少少缺乏說服力。那種認定“官員驕縱而隨時囂張”的邏輯,頗有惡意揣測和刻板偏見的意味。我們更願意相信,這位“袁亞平”的所作所為,更多關乎一貫緊張的醫患關係。在某種畸形的格局內,患者一方總是刻意強勢,生怕自己因為氣勢不如而輸了利益。在此心態下,總不免“擦槍走火”、越鬧越大。

  因為醫院掌握著信息、知識和話語方面的絕對優勢,所以患者一方總是一副“弱勢者”的心態。在此語境內,患者及其家屬,總想表現出氣勢從而扭轉局面。或是嚴詞厲語,或是死纏爛打,更有甚者拳腳相加,總歸不願意輸了架勢。然而問題在於,很多時候那些劍拔弩張的氛圍內,當事人往往很難把握好合理抗爭和無理取鬧的界限,直至出手傷人都不知克制……最新的南京傷醫案,根本上也遵從著此一邏輯。

  說到底,一些醫院並未確立以“說理”為核心的博弈體系,而是給人一種誰蠻橫誰得利的錯覺。故而,發生那麼多的醫鬧、傷醫事件,也就說得通了。當然,環境誘導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個體”的性格和素養缺陷,同樣是不容回避的。毆打陳護士的那對夫婦,作為肇事者,其逞凶為惡的罪名,終究是不容掩飾的。(時間:2月27日 來源:華西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