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遏制傷醫行為亟須專門立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6 11:19:52


  南京女護士被打或致癱瘓,打人者至今沒有被採取司法措施。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昨天表示,對事件處理感到不解。鐘南山說,有關部門稱要搞清楚傷情才能進行處理,但根據法律,這樣打人就是犯法,病情不會改變這個性質,受傷嚴重程度是定罪時才考慮的問題。

  2月25日南京口腔醫院發生的護士被打致傷事件,目前變得有些撲朔迷離。事件發生後,有網友爆料被打女護士已癱瘓。2月27日,南京警方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被打護士恢復較好,並非網傳癱瘓。但醫院傳來的消息,卻一再否定了警方結論。目前,關於受傷護士傷情最新的介紹,來自正在北京開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溫建民,身為骨科醫生的溫建民委員透露,他之前去南京看望了受傷女護士,“還給她做了診斷:就是癱瘓,0到1級的肌力,站不起來”。

  警方權威發布和專家權威診斷之間的明顯矛盾,讓這起原本不甚複雜的暴力傷醫事件,變得更加不同尋常。這起事件打人者的公職身份,更容易讓人們產生各種聯想,尤其是打人者丈夫在江蘇省檢察院任職,這樣的特殊身份,讓人們很難相信有關部門“絕無偏袒”的擔保。在法律上,被害人一旦癱瘓則意味著構成重傷,由此判斷,這將是一起嚴重的刑事案件。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對該事件的質疑不無道理。這起暴力傷醫事件中,是否有人在利用權力,企圖大事化小逃脫罪責?事件發展值得關注。

  近年來,我國醫患矛盾比較突出,在一些地方呈惡化趨勢。2月17日,黑龍江齊齊哈爾某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出診時被患者用鋼管毆打致死。18日,河北易縣一名醫生被患者殘忍割傷頸部。去年10月25日,浙江溫嶺發生一起嚴重暴力傷醫案,醫生一死兩傷,社會影響十分惡劣。去年8月,中國醫院協會發布的《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發生醫生受傷事件的醫院2008年為47.7%,2012年上升為63.7%;醫務人員遭到謾罵、威脅事件,2008年每所醫院發生的平均數為20.6次,2012年達27.3次。醫生護士的白大褂,一次次被自己的鮮血染紅,醫者痛心,社會震驚。

  醫護人員受傷害事件短期內明顯上升,表明醫生的執業環境在不斷惡化。飈升數字的背後還有另一種隱憂——社會對暴力傷醫行為的容忍的底線一再降低。對於頻繁發生的醫護人員遇襲事件,少數人甚至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這種病態情緒反映了深層次的醫患矛盾,是無法簡單用傷醫者“素質差”一筆帶過的。

  醫患矛盾的本質,是社會公眾和現行醫療體制之間的矛盾。醫患矛盾產生的原因錯綜複雜,其中包括公共事業產業化把醫患關係異化成消費關係,導致的信任降低;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保障水平較低;醫療機構服務水平不高,醫德醫風建設尚待加強等等。醫生整天忙碌勞累,卻成為複雜醫患矛盾的受過者,成為病人發洩不滿的“靶子”,如果醫護人員執業環境繼續惡化,每個醫護人員都想著怎樣自保,最終受害的還是患者。

  從醫療體制等深層次著手,系統解決目前醫患矛盾涉及的各種問題和難題,是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長遠之計。但是,面對不斷惡化的行醫環境,必須通過立法來強化社會底線管理,並以此達到醫療環境迅速改善的目的。

  目前我國缺乏有效的專門立法,保護醫務人員免遭蓄意暴力的攻擊。通過專項立法維護正常醫療秩序,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已是當務之急。醫院作為救死扶傷的生命重地,應該納入特殊公共場所範疇,如同銀行、機場一樣受到執法部門的強力保護。暴力傷醫及各種形式的醫鬧,嚴重危害公眾醫療環境,應當依法嚴加懲處。(時間:3月5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