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桃園救災實兵演習 軍方神器大亮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7 01:23:20


這是軍方通訊裝備車輛,突出長長一根,並非飛彈。(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3月7日電(記者 黃文杰)桃園縣2014年區域型災害防救暨萬安37號演習6日進行實兵演習,許多設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好比軍方自行研發的指揮帳,只要幾個阿兵哥就能在幾秒鐘內搭建完成並拆除,加上橋樑車和拋繩槍的輔助,讓災區在最短時間內可以和外界通車通訊。
  
  另外,這次實兵演練場地在桃園市中路重劃區,最特別的是,實兵演習的場地就是防災公園,平日是一般戶外活動的大型場所,一旦遇到地震或災難發生,立刻變成災民收容場所。
 
  防災公園屬於新的都市計劃概念,雖然實兵演練當時,中路重劃區基礎公共設施尚未全數完工,場地遇雨泥濘,但這種新型態的防災概念,深獲專程前來視察的馬英九高度肯定。

  馬英九指出,對於桃園縣設置防災公園是正確且務實的做法,且桃園縣能針對市區巷道或特殊地形添購小型防災車和機車,更是明智。 

  至於實兵演練過程,假想項目是桃園遭遇六級以上強烈地震,並非桃園最常見的土石流等天然災害,畢竟桃園地形屬於台地,大地震發生頻率不高,但透過這次假想演練,也充分說明災難已經沒有所謂“不可能”發生,桃園也可能歷經強烈大地震,懂得如何去因應與應變。

  吳志揚表示,雖然近年來桃園未受到地震等天然災害的影響,但對各種天然災害仍應防範於未然,絕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桃園縣一向是台灣工業大縣,轄內工廠林立,加上有煉油廠和國際機場,防範天然災害引發重大的工安事故,自然成為重點工作,希望藉由災害演練,加強中央及地方政府與軍隊、事業單位、民間救難團體之橫向聯繫,避免災害發生時各自為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