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甘為美國棋子 如何維護兩岸和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6 10:02:17


  中評社台北7月6日電/中國時報6日發表社論說,馬英九政府第一任期宣示“親美、友日、和中”的“國安”政策,第二任期有了“和陸、親美、友日”說法,由用語的不同及先後順序的調整,反映了馬政府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國際關係平衡的苦心。親美、友日容易理解,和中或和陸則反映了馬英九政府的價值觀念與政策優先性,但無論如何,仇中、反中與遠中都不是馬政府的政策選項。

  社論說,自二次大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盟邦,固然中美自庚子賠款事件後歷史情感深厚,主要還是出於美國國家利益因素。1954年中美協防條約確實保障了台灣的安全,讓台灣免於文革之痛,1965年以前美國對台灣的經濟援助及後來對台灣市場開放,也促成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30年繁榮。1979年台美斷交後,美國以台灣關係法明確表達對於台灣安全的關切,同意繼續對台軍售,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美方派遣航母戰鬥群,以實力展現對台灣的支持,這些都是事實。多年文化與教育的互融互通,尤其50年代以後,大量學生赴美留學,學成歸國後在政府機關、學術界與企業界擔任要職,美式民主人權價值理念逐漸在台灣生根發芽結果。若說台灣現代化的成功經驗與美國有密切關連,應不為過。

  但是,如今時空環境、國際情勢、兩岸關係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北京已成功融入國際社會,實現了經濟發展與富裕美夢,大陸已非當年一窮二白的中國;美國經華爾街金融風暴、經濟大衰退及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折騰,國力大不如前;兩岸則已由過去的僵持對峙走向和平發展,美國對華政策也由早期的圍堵對抗走向低盪(detente)和解,深入接觸、廣泛交往再到目前的圍和(congagement)、風險控管(hedging)鬥而不破的政策。台灣任何個人或政黨都不能改變這樣的歷史進程,重回當年零和對抗。

  社論說,雖然民進黨口口聲聲不仇視中國,但其遠中、恐中、反中、仇中則人盡皆知。如今已有跡象顯示,出於分離主義的意識形態及企圖借用外力對抗中國的考量,民進黨想要結合、利用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戰略發展不透明的不信任感,願意在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上更扮演更為積極、主動配合的角色,在軍購及東海、南海問題上會更加的親美、友日。蔡英文這次訪問美國已清楚向美國傳遞了訊息,一般認為,一旦執政後的民進黨將會更加親美,甚至必要時願意成為美國反中、制中的馬前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