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戰略互動決定亞太安全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6 16:06:53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亞太各國圍繞安全架構建設展開博弈,東亞峰會、亞信會議為亞太安全未來提供框架 中美戰略互動決定亞太安全前景

  上海文匯報編者按:在中國國際關係學會指導下,由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文匯報社和浙江省桐鄉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七屆“金仲華國研杯”青年學者論壇近日在浙江桐鄉舉行,與會專家就當前國際秩序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並為本屆論壇學術征文活動的獲獎者頒獎。

  本文為一等獎獲獎論文的部分節選。

  2010年之後,亞太安全領域進入了動蕩變革的新時期,傳統安全熱點問題升溫,非傳統安全挑戰層出不窮,地區安全風險不斷累積。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能夠應對現實安全挑戰的新型地區安全架構,已經成為地區國家的普遍共識。然而,由於亞太地區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以及亞太各國對於地區安全架構的理解和設計方面所存在的明顯分歧,使得未來地區安全架構的發展前景變得極不明朗。

  安全模式建設呈現多元格局

  從屬性上看,當前亞太地區的熱點安全問題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冷戰遺產。冷戰雖然已經伴隨蘇聯解體而宣告終結,但作為兩大陣營對抗的前線,東亞地區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殘餘冷戰結構,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朝鮮半島問題、中國台海問題以及亞太地區廣泛存在的領土爭端等。冷戰遺產所引發的安全問題大多為與領土主權密切相關的高政治議題,是當前地區安全的最大風險。

  第二,結構性戰略衝突。亞太地區作為當代大國利益的重要交匯點,已經圍繞著關鍵資源和戰略利益,形成了複雜的競爭關係,從而人為地製造或放大了地區間既有的安全矛盾。其中美國所奉行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對於地區安全影響最為明顯,部分地區中小國家在域外大國的挑動下投身於地區資源的激烈爭奪,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海洋和大陸架劃界問題上的複雜爭端。

  第三,恐怖主義、金融風險、毒品走私、環境惡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直接影響地區國家的國內政治和社會穩定。

  由於各種力量和利益的相互掣肘,使得上述問題解決的難度成倍增長。共識的缺失使域內外大國及地區中小國家圍繞著安全架構建設展開了複雜的博弈,最終造成了亞太地區安全模式建設的多元化格局。

  安全領域形成六種模式雛形

  基於安全問題形成原因的差異化認知,以及對於地區安全問題解決路徑的不同實踐,在地區國家的推動下,亞太安全領域逐漸形成了六種機制性的安全模式雛形:

  一、同盟體系模式,即美國在冷戰時期建立的亞洲“軸輻”式同盟體系在當代的延續。其基本結構是以美國為核心,以美國與日、韓、澳、菲、泰等國的同盟關係為基礎,依靠美國霸權處理亞洲安全事務,其基本目標是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該模式被美國政府視為“亞洲安全的基石和亞太地區繁榮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