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希臘危機如何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7 09:49:56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近日,世界各國的注意力聚焦在希臘債務危機上,尤其是7月5日希臘就是否接受國際債權人提出的救助方案進行的全民公投。公投結果是反對陣營以超過61%的票數獲得勝利。儘管公投結果在國際債權人方面引起不同反應,但是希債危機解決前景依然是通過談判求得妥協。

  希臘債務危機從2010年爆發演變到如今希臘經濟瀕臨崩潰,開創歐元區債務違約先例,有被“逐出”歐元區風險的地步,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國際上有關此事的講述、文章,以站在債權人的角度批評、指責希臘者居多。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是,據此將希臘債務危機完全諉過於希臘,則有失公允。因為歐盟方面的政策失誤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歐元區的建立實際上是把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國家拉到一起,使用同一貨幣。這種做法對經濟實力不同的成員國,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像希臘這種小國,本來經濟實力同大國就有相當差距,一旦使用共同貨幣,一方面物價、工資被人為抬高,另一方面經濟競爭力又遭到削弱。來自德國等大國的商品大量湧入導致出口萎縮。由於貨幣政策被束縛了,它不能再通過貨幣貶值來平衡預算,只能靠積累越來越多的債務來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負債累累的希臘遇到融資困難,希臘自曝負債1300億歐元,出現資不抵債的困局。

  對於希臘出現債務危機,歐盟內部因意見相左,遲遲才決定出手相救,最後在歐盟經濟實力最強、也是希臘的主要債權人——德國的堅持下,採取“緊縮換援助”的救助方案。經過兩輪救助方案,希臘雖於2013年提前實現基本預算盈餘,但國內生產總值縮水近四分之一,失業率超過25%,年輕人失業超過50%,民眾人均收入大幅降低,債務水平未降反升,占國內生產總值17.5%。希臘兩輪共得到2400億歐元的救助貸款,絕大部分被用於還債和救助銀行,僅有不到10%由希臘政府掌控,用於提振經濟,進行“改革”項目。在近年來的談判中,儘管希臘一再讓步,但國際債權人不肯妥協,堅持要求其必須接受名為“改革”實系“繼續緊縮”的方案,才能獲得援助,終致釀成目前的僵局。

  形成今日希臘債務危機,既有希臘政治體制乃至生活方式的因素,又與歐元區自身弊端有關。要想加以改變,絕非短期所能辦到。實踐表明,歐盟試圖以“逼債”方式來迫使希臘進行必要的“改革”,是難以奏效的。就連國際債權人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不部分減免希臘數字驚人的債務負擔,希臘經濟持續復甦的希望十分渺茫”,因為未來3年希臘仍需要再借500億歐元才能渡過難關。據報道,美國財政部日前發表聲明稱,財長雅各布·盧曾分別致電IMF 總裁拉加德和德法兩國財長,強調“各方必須繼續設法商定一個解決辦法,包括討論有可能對希臘實行債務減免”。目前,拉加德表示,解決希臘債務危機需要有新思路,不能按原來的辦法走下去。究竟這一見解能否落實,人們只能拭目以待。

  (來源:解放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