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公時之死敲響抗日警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8 15:53:00


 
  時至今日,儘管很多人可能已不知道,蔡公時紀念館仍然是濟南最重要的人文景點。作為一種歷史記憶,它始終在提醒人們什麼叫國恥。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是必須要有一個準確的記錄,要讓真相昭告天下。不管怎麼說,無論什麼樣理由,中日之戰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悲劇,都是文明社會的慘痛教訓。重溫歷史不難發現,1928年濟南慘案後的中日關係,從官方到民間,雙方都存在著必須一戰的心理,走向戰爭幾乎完全不可避免,官方利用著民意,民意又綁架了官方。中方雖然一直處於守勢,最重要原因不是不想打,而是國力太弱,內亂不止,知道自己暫時還打不過對方。事實上,自濟南慘案開始,抗戰時代已悄悄開始,戰爭機器已啟動。有一種思路始終被鄙視,被唾棄,無論日本還是中國,主和的觀點都會被認為是反動,違反了歷史潮流,不符合主流民意。

  現如今的濟南蔡公時紀念堂,供奉著一尊烈士全身銅像,這是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南洋各界同胞捐款鑄造,1930年的原物,歷經了很多故事,直到70多年後,才從遙遠的南洋運到濟南。早在1928年,徐悲鴻畫過一幅《蔡公時被難圖》,曾在福州展覽,十分轟動,可惜戰亂不斷,原畫不知所終。當時國民政府要員的題詞,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手跡早已不複存在,如果保存下來,都是非常好的文物。最可惜的當然是烈士遺骸,蔡公時殉難,日本軍為掩蓋罪行,毀屍滅跡,將同時槍殺的十餘人遺體進行焚燒。後人曾發現燒而未化的頭骨4只,還有腳手骨和肉炭等,都是慘案中遇難的外交人員屍體,這些殘骸被裝入皮箱,寄存在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地下室。

  1937年,中日全面開戰,外交部撤退重慶,沒將它帶走。1946年還都南京,放地下室內的烈士遺骨已不見蹤影。有傳言說,遺骨被日軍發現,為毀滅槍殺外交人員的證據而再度被毀。還有一種說法,國民政府倉促撤退,小偷光顧外交部地下室偷走皮箱,發現是一箱骨頭,便把箱子丟棄路邊或扔到了江中。

  (來源:澎湃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