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0多省份人口流失超過200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0 10:51:04


 
  齊齊哈爾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淨遷出37779人,2013年這一數字為25381人,流出速度呈加快趨勢。

  被年輕一代“拋棄”的農村也面臨同樣的難題。河南農民老程很想念兒子孫子們,可他不希望孩子們經常回村探親。“養殖場把村裡熏得待不住人,河水、井水都臭。有點能耐的人都進城打工、做買賣去了,現在的攤子誰來管呢?”

  專家指出,未來十幾年,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推動,農村空心化現象在中西部地區將更加明顯,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既缺少較高素質的村幹部,也缺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作保障。

  走的人也不輕鬆,懷揣憧憬希望,也有許多難處和牽掛。

  小陳在北京打工快10年了,在一家五星級大飯店做廚師,他的孩子快兩歲了。他最大的願望是快點攢夠錢,回安徽老家縣城開個小飯館。“物價貴、買不起房,這些都能克服,就差一件事兒——落不下戶口,孩子就算能上打工子弟小學,也很難上中學。”

  馮亞飛是黑龍江省勃利縣人,五年前他帶著家人去山東日照經商。“開過燒烤店,擺過水果攤,如今已買房子落戶,可沒啥親戚朋友,逢年過節,孤單得想掉眼淚。”

  “鄉愁是一種尋覓。尋覓什麼?經濟上的安全感,心理上的歸屬感。”羅丹丹認為,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重土難遷。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是戰亂使然。即使在和平時期,對第一代“移民”而言,要面對經濟、心理上的多重壓力,擺脫孤獨感甚至不安全感,都需要較長時間。“在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過城中,人口加速流動不可避免,鄉愁將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羅丹丹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