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劍:蔡英文玩的是“偷換概念”的把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1 00:11:36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作者 鄭劍)6月24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應詢評論國民黨2016年大選准候選人洪秀柱的兩岸論述時說,我們不介入台灣選舉。26日,蔡英文特意安排在台東縣與果農田頭座談,借回答果農關於“地方盛傳”若民進黨執政,“中國”將停止台灣外銷問題,正式回應稱,(大陸)不能夠因為政黨的輪替,對台灣的政策就不一樣;如果因為政黨輪替就不一樣,就是介入台灣的選舉。蔡英文的這個回答,看似“蠻有道理”:既然宣布“不介入”,就不能有影響島內選舉的任何舉動,包括不能明示會以不同政策對待不同政治主張的政黨在島內執政。換言之,大陸的對台政策應當不分藍綠,一視同仁;即便2016年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大陸也應延續國民黨執政時代的各項政策措施,配合民進黨鞏固政權。不難看出蔡英文的這個說法,根本就是個歪道理:邏輯上偷換概念,現實中並不可行,牢騷味十足,一廂情願色彩濃厚。從她這個說法裡,我們還可以一窺其詭辯伎倆。

  從邏輯上講,蔡英文的田頭答問玩的是“偷換概念”的把戲。“偷換概念”是歪曲對方言論的邏輯謬誤,把對方言論重新塑造成一個容易推翻的立場,然後再推翻這個立場。蔡英文的答問把大陸是否介入,與大陸對台政策是否會影響選舉結果,這兩個不同概念混為一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極富迷惑性。大陸是否介入台灣選舉與實行什麼樣的對台政策,本非一回事。介入與影響固然有交集,但不是一個概念範疇,介入是主體對客體的主觀作為,影響則是主體對客體牽動關係的客觀反映,有影響未必是介入的結果,介入也不一定產生預期的影響。

  1、大陸對台政策是一個整體,不能用島內選舉的手術刀予以片面切割。蔡英文“偷換概念”的一個手法是“斷章取義”,把大陸對台政策分割來看,按需剪裁。大陸對台政策概言之就是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維護反映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旨在分裂國家的“台獨”活動,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特別是對民進黨和綠營,大陸方面始終強調,“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以前有過什麼主張,只要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中國台灣問題》修訂版P65,九州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該政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長期穩定的,並沒有因島內政黨輪替變來變去,只有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觀察大陸對台政策,才能得出正確認知。馬英九和國民黨在台上時,兩岸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大陸對台政策措施的“正面表列”啟動,兩岸關係順利推進,和平穩定向前發展;陳水扁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台獨”分裂路線,大陸對台政策措施的“負面表列”隨之啟動,兩岸關係動蕩不安,一度走到戰爭邊緣,將來可能“地動山搖”。換言之,大陸對台政策“對事不對黨”、“對政策不對個人”。而島內部分人士之所以產生大陸對台政策隨島內執政黨變化而變化的錯覺,主要緣於把對台政策割裂開來,片面地、形而上學地、零碎地看。蔡英文和民進黨則利用了這種錯覺,通過邏輯詭辯伎倆,先營造大陸通過對台政策影響選舉的輿論氛圍,以推翻馬曉光“不介入”的說法,再激發島內選民對大陸“政策介入”的反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