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分布式殺傷:美軍針對中國的作戰新構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6 07:26:02


資料圖:美海軍驅逐艦發射“標準6”導彈。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今年1月,美國海軍“保羅·瓊斯”號導彈驅逐艦發射“標准6”導彈,擊沉了一艘退役的“佩裡”級導彈護衛艦,研發和生產“標准”系列導彈的雷聲公司發布公告稱,此次測試旨在驗證“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

  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指出,“分布式殺傷”要求將中遠程打擊能力分配在大量水面艦艇上,包括補給艦、兩栖艦、運輸船等輔助艦艇,并提出了“If It Floats, It Fights”的口號,意味著所有水面艦艇都要具備打擊能力。 

  近年來,美國根據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形勢的發展以及維護其霸權地位的需要,實施“重返亞太”和“再平衡”戰略,加強在亞太地區的海空力量,視西太平洋為未來戰爭和衝突的策源地、主戰場,推出“空海一體戰”“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等構想和作戰概念,實際上都是為中國等地區性對手量身定做的,“分布式殺傷”也屬此列。

  火力集中是基本的作戰准則。自海戰出現以來,受限於海空平台的感知、通訊能力以及武器的射程、打擊精度,海上作戰長期奉行兵力集中原則。航母打擊群是兵力集中的代表,其作戰概念可稱為“集中式殺傷”:航母艦載機聯隊具備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護航艦艇可提供嚴密的廣域防禦能力,航母因此成為“海上霸主”。

  但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海軍認為,由於越來越多的潛在對手具備了以高性能岸基飛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低噪聲潛艇、無人機等武器和技術裝備為代表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向對其有重要利益的地區投送力量時會遭遇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環境下,兵力集中使用時,被發現和摧毀概率增大,高價值海上作戰平台易損性凸顯,航母打擊群行動被迫遠離瀕海地區。

  在上述因素驅動下,“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就水到渠成、合乎邏輯地提出來了。這個概念體現了從“兵力集中實現火力集中”向“兵力分散實現火力集中”的轉變,其核心思想體現在“分布式”:打擊能力分散配置在大量分散的海上平台上,使敵方C4ISR能力飽和,無法保持對己方所有打擊平台的持續偵察、跟蹤和監視,保證己方海上平台安全,同時,實現遠程火力的精確、集中、靈活、突然投送,并增大了敵方的防禦難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