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析洪秀柱參選的價值與不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9 15:59:51


 
  三、洪秀柱的不足在於,對台灣輿情民情於兩岸政策等方面的接受程度上的估計或有誤,有操之略急之處,但此役的經驗教訓對台灣統派等方面今後的戰略、策略運用,或有啟迪

  兩岸政策一直是國民黨相較於民進黨更具優勢的選舉議題之一,應該說,在這方面馬英九執政七年所開創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是為國民黨2016年大選奠定了穩固和良好的基礎。無論哪位國民黨候選人參與這場選舉,都可以和繼續發揮它的獨特優勢,以爭取多數選民的支持。

  但洪秀柱由於對台灣輿情民情於兩岸政策等方面的接受程度上的估計或有誤,有操之略急之處,或可說,使得這一傳統選戰的優勢,意外地在當下變成了選戰的劣勢。
國民黨決心換柱的重要理由,或許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許,人們也要看到台灣的現實是:“說統”,與台灣“維持現狀”的輿情民情,確有落差;在有複雜內外因素、政黨輪替條件下的、台灣的全民票決式的選舉中,由於敵手的刻意“歸謬”和可能導致的誤解等原因,確可能影響選票。雖然,在台灣,今天能說獨,不能說統,其實是“不合法”、違“憲”的怪相。

  這一點,看看馬英九有關“統一”問題的言論的變化就知道了:2005年12月接受美國新聞周刊訪問時,他說“我們黨的終極目標是統一”;2006年2月接受BBC訪問時,馬說要“創造兩岸統一的有利條件”;2006年2月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馬強調“台灣未來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至2008年大選時,馬英九立場已大變,聲稱“台灣前途由台灣2300萬人民決定”。2008年執政之後,馬更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不統”竟然排在前面,與“不獨”並列一起。

  從這些情勢看,洪秀柱在參選後的兩岸政策主張上,對台灣輿情民情於兩岸政策等方面的接受程度上的估計或有誤,或許有操之略急之處。而此經驗教訓,對台灣統派等方面在“兩岸政策”上今後的設定、改進,或應有啟迪。例如,可提不獨,不武,談和協,得對外,定分治或曰兩治…(暫不涉統。因為此話題不但使台內獨派敏感,也使外部有勢力可能會更緊張且不排除其暗中動作阻洩。——其實,在國際與兩岸現實和台灣人民長遠根本利益考量之下,台內部對“統”或許還可能較易釋懷;但有外部勢力的利益與台灣利益並不全同,外部有人恐怕會更願兩岸“和”但不涉“統”…)

  或許,為台灣人民、中華民族長遠、根本利益著想的在台灣的人們,其“兩岸政策”的設定和改進,也應該參考鄧小平當年在大陸改革開放的經驗:其改革是平穩、漸進、且在利益驅動下啟動的。而鄧當年在黨內和大陸各界,其資歷、威望、魄力、影響力和智慧,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便如此,能定一尊的鄧,當年都要對改革“平穩、漸進、且在利益驅動下啟動”,何況今日之台灣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