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倡議“一帶一路”之戰略意涵與國際政經效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2 18:06:35


 
  六大國際經濟走廊的建設各有側重,譬如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點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産業合作;中蒙俄經濟走廊,要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的倡議進行有對接;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要加強與伊朗、土耳其等相關國家合作,積極參與土耳其東西高鐵等之建設和運營;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要加強與泰國、柬埔寨的合作,海陸並舉,推動各項建設;中孟印緬經濟走廊,要加強政府合作機制,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大致上,中巴、孟中印緬、新亞歐大陸橋,以及中蒙俄等經濟走廊,構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路骨架。其中,中巴經濟走廊著重石油運輸通路,孟中印緬強調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往來,新亞歐大陸橋是大陸直通歐洲的物流主要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則偏重國家安全與能源開發。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強,在大陸國家發改委提出的《願景與行動》計畫中,強調和而不同,也就是將充分尊重沿線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國情,共同推進發展和合作;同時也強調包容、開放、共享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所謂的“五通”,加強推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

  戰略定位與預期目標

  “一帶一路”作為近期大陸重要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基本的理念是,統合大陸與沿線國家既有的雙邊和多邊機制,擴大基礎建設投資,推動自由貿易,整合金融,甚至建立新的區域安全體系,強調與沿線各國合作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發展經濟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大戰略,基本上是將大陸在江澤民執政年代力推的“西部大開發”計劃,以及胡錦濤執政時期推出的“中部崛起”戰略,重新包裝並跨出國界向中亞國家延伸,同時也綜合在胡錦濤年代為了突破能源運輸的“麻六甲困局”,①而採取的印度洋“珍珠鏈戰略”,②並與未來大陸為取得中亞的能源與天然氣管道輸送而採用的政策聯結,是一份重要的上位戰略規劃。③

  大陸高層並不諱言這個大戰略構想的企圖心。新華社報導指出:“這個計畫預料將透過沿線渴望成長國家的發展,而改變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版圖”。“一帶一路”初期將以基礎設施計畫為重點,但不以修築道路、鐵路、港口為限,而是以形成連結亞、歐、非次區域的基礎設施網要為願景,包括能源、通訊和運輸網,並進一步建立雙邊或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以及廣泛的金融整合。

  “一帶一路”戰略是大陸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重點,透過“一帶一路”建設,擴大與沿線國家雙邊經濟合作,強化和改善大陸經濟開放發展的國際空間和外部環境,這是新時期大陸推動大國經濟外交戰略的重大佈局,具有旗艦工程的指標意義。該項戰略與“上海合作組織”、“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三個國內外佈局相聯結,形成“連結內外、向西傾斜、劍指歐亞大陸”,兼顧經濟與安全的新格局。

  經濟外交戰略的本質,一般是指透過貿易、投資、金融等之交流合作,加強推動與相關國家經濟融合,一方面提升本國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有助於維護和改善外部經濟、政治、安全環境。近年來,全球經濟格局不斷發生變化,大陸綜合實力提升,經濟相對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不斷增加。

  “一帶一路”建設對大陸構建全方位開放新體系具有重大意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幅員遼闊,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推動大陸基礎設施和工程承包走出去,也有助於帶動大陸鐵路、工程機械等大型設備和技術出口,拓展成為重要的出口市場。在另一方面,沿線國家勞動力供應充沛、能源礦產等資源儲量豐富,市場發展潛力大。對大陸而言,加強雙邊合作,沿線國家不但可以成為能源資源的供應基地,更可以成為產業對外轉移的主要承接地,透過擴大對這些國家投資,建立具有主導能力的國際分工生產網絡。

  “一帶一路”是從地緣經濟角度出發、因應新一輪改革與經濟轉型需要而提出的戰略構想,在產生經濟效應的同時,必然也帶來巨大的政治,安全等外溢效應。“一帶一路”戰略之實施,或能夠有效緩解大陸周邊地緣政治的安全壓力,在大陸周邊和一定區域內形成一道安全屏障。④

  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戰略也有反制2011年美國在中東和中亞推動的新絲綢之路(New Silk Road)戰略的考量;尤其,美國實施重返亞太與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大陸構成極大壓力,大陸試圖透過“一帶一路”計畫,建立橫跨歐亞的大陸聯盟,一方面營造與鞏固有利於大陸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也有強化與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聯繫,抗衡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意旨。

  “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是對外開放。絲綢經濟帶貫穿東西,連通南北,通過連接亞歐的陸陸大通道,包含內陸和沿邊大部分區域,擴大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水準,形成全方位的開放經濟體系。儘管目前該方案涵蓋的邊界範圍、內容、目標等仍不是很明確,但是關於大陸與沿線國家的大通道建設,路上和海上基礎設施之互聯互通、能源和礦產資源合作、油氣管道在建、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等論述都相當具體且具可行性,因此,該項戰略曝光後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議論。

  “一帶一路”戰略強調“中外共贏”,透過開拓新的經濟帶,有利於加強大陸與沿線國家,尤其與新興市場國家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進而有利於構建全球新的經濟秩序。此外,透過“一帶一路”打造經濟整合平台,逐步消除跨國投資與貿易障礙,建立貫穿歐亞大陸的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促進新興產業合作、產業鏈分工,以及能源等資源共享。

  最後,“一帶一路”建設可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新的發展動力。過去多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透過離岸市場和跨境貿易結算等路徑,已取得重大的進展,不過,與主要國家貨幣比較,人民幣在投資和儲備功能方面仍落後一大截,大陸試圖透過“一帶一路”戰略,為人民幣進一步發展成為國際貨幣提供更好機會,一方面透過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定,以及拓展跨境金融貿易,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支持人民幣成為區域計價、結算及投融資貨幣,另一方面,透過貿易和基礎投資,促進人民幣計價和支付走進當地市場,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增添新功能。⑤

  預期的政經效應

  大陸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已成功轉變為中等收入水準國家,未來經濟持續發展,有賴更大幅度的開放來支撐,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是現階段大陸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部署,對未來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具重大意義,或將為大陸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短期而言,對大陸最直接的效應在於消化國內過剩產能,為資本和消費品創造新的需求,成為經濟成長新的增長點。近來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有增無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投資衍生的需求,將增加自大陸進口,或有助於緩解大陸中部和東部鋼鐵、化工、建材和某些電子設備部門的過剩產能,同時也有助於大陸企業“走出去”,擴大西北、西南等地區對外貿易開放,大陸東部沿海和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可能得到改善。

  中期而言,“一帶一路”將提升沿線國家對大陸資本財和消費財更廣泛的需求,有助於大陸出口擴張,尤其,在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當中,包括鐵路、港口、機場、公路、管道等項目,將增加龐大的需求;在另一方面,大陸從沿線國家進口能源、礦物金屬、糧食等大宗商品也會增加,雙邊貿易或將有較快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