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殖時期的“皇民化”運動對台灣民眾認同的遺害與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9-11-12 12:58:21


 
  三、今後進一步消除“皇民化”運動遺毒的應對

  “皇民化”教育當時並未洗掉多少台灣人的腦子,但在李登輝、民進黨和“獨”派多年的努力下,媚日、哈日情結卻在台灣逐漸生根發芽。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訪日,說出“台日就像夫妻,日本笑台灣就笑,日本哭台灣就哭”的肉麻話。可見,台灣政治人物“皇民”心態依舊。

  因此,如何祛除台灣社會的“皇民”心態,重新構建台灣民衆正確的國族認同,成爲當務之急。我們建議:

  一是公開、透明化“皇民”與“台獨”之間的政治交易。“台獨分子”大多存有較強的日本情懷,“台獨”勢力背後也往往投射出日本的影子。台灣大學教授石之瑜就指出“經歷皇民化的社會世代及其後人是台獨勢力的主力。”雖然老一輩“台獨”逐漸凋零,“皇民思潮”卻依然惡疾難除,這背後是一批綠營政客假藉“皇民化”大搞“台獨”之實,用來持續強化其所標榜的“日台共同記憶”,乃至培養出一批新“皇民”。與此同時,“皇民”也成為日本的一張牌。一方面,今天的日本右翼將“台獨”當作一張牌,用於對抗中國。另一方面,“台獨”勢力出於政治圖謀,急需取得外部勢力、尤其是與台灣淵源甚深的日本右翼勢力的支持。於是出現了台灣當局對日本右翼的政治獻金或收買,以及日本右翼充當台灣當局在日本的說客。⑩為此,有必要揭露日本右翼與“台獨”勢力的勾搭。比如說聘請台灣媒體人或知情人士公開化、透明化台灣當局對日本政客的政治獻金,揭露台灣民進黨當局與日本的政治交易,切斷“台獨”與日本右翼的利益鏈。

  二是塑造兩岸人民共同的抗日史觀。當前,一些台灣人還是從日本的觀點和立場看待整個中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台灣陳淑美教授在“回到歷史現場:台人眼中的中日戰爭”一文中指出:“對受日本教育的台灣人而言,‘九一八’、‘一二八’及‘蘆溝橋事變’,是‘滿洲’事變、上海(事變)及‘支那事變’。從詞彙到內容,他們與大陸籍老人對戰爭的理解,顯然有所不同。蘆溝橋事變,他們體會不到‘全民奮起、對日抗戰到底’的激昂,南京大屠殺,沒人知道日軍殺害三十萬平民的殘暴。”⑪而且,日據時期日本並不滿足於使台灣人旁觀日本侵華,還要積極動員台灣人參與這場對抗祖國的戰爭,將台灣人從精神上打造成效忠日本天皇的“皇民”。所以,曾經在日據時代參加“皇軍”的台灣人不以日軍戰敗為榮,反以之為恥。這群人及其後代對紀念抗戰勝利的認同發生錯亂。為此,有必要組織兩岸史學家共同編著兩岸中國人抗日的紀實或拍攝諸如《金陵十三釵》等紀實片,揭露日本對中國大陸和台灣所犯的殘酷剿殺、屠殺等各種罪行,如桃園三角湧大嵙崁大燒殺、嘉義大莆林大屠村、雲林大屠殺、台南大屠殺、基隆大屠殺、霧社事件等。

  三是消除日本治理的痕跡並喚醒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祖籍地的記憶。台灣光復後,國民黨當局未清除散落在台灣的日據時期代表“皇民精神”的建築、遺址,比如說典型的日式建築“台灣總統府”。更甚之,在近年來“去中國化”大潮中,“皇民史觀”成為主流,這些建築、遺址又被大量恢復,而且,在綠營的意識形態塑造下,這已在台灣形成了某種“政治正確”,美化了日據時期的殖民歷史。比如說,全台灣沒有一座抗日英雄紀念館,卻有八田與一紀念園區,而且近年來民進黨籍縣市長還紛紛在自己行政區域內恢復神社。此外,日本成立了一個從台灣回國者為中心的組織“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這個協會以加強被遣返的日本人之間的聯繫為目的,專門收集這批日本人在台灣生活的文獻或故事,表面上是為了促進日台交流等廣泛活動,但實際上是為了紀念他們對台灣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們與台灣的同學、朋友間的同窗之情或共同記憶。比如舉辦同學會,參觀共同居住過的地方、一起就讀的學校等。這樣就淡化了日本的殖民歷史,而增進的是日本人與台灣人的共同歷史記憶。為此,建議支持台灣民間建設一批抗日英雄人物雕塑或者抗日英雄紀念館或修繕台灣忠烈祠。與此同時,進一步強化台灣同胞回大陸祭祖探親、修繕族譜等,允許回祖籍地並成為榮譽市民,以增強台灣同胞對大陸祖籍地的認同,追尋台灣同胞與大陸人民的共同記憶。

  四是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皇民化”的最終消除,還是靠自己的強大。這主要基於“皇民”媚日心態的根源來分析。“皇民化”影響了一代人,這代人是台灣受到現代教育的第一代人,然而所接受的卻是日本殖民式現代化教育,日語是他們現代化的思想工具,也成了他們此後一輩子的思想語言。這樣一種教育卻是一種“強者邏輯”的教育:國家分強弱,弱小國家理該接受強大國家的掌控;文化分先後,落後文化理該接受先進文化的同化;人種分優劣,劣等種族理當接受優秀種族的宰製。1945年光復後的台灣雖名義上恢復了尊嚴,可社會風貌、民眾內心留下的“皇民化”傷痕卻早已深入骨髓。日本攜明治維新之利自視“文明之邦”、“強國之列”,將“皇民化”等同於文明進步,將台灣一切文化、語言、風土民情貶低為野蠻落後,如此以混淆邏輯的手段製造台灣人的自我認同錯亂,甚至令當時社會不少知識分子都難逃內心煎熬,一些人正是在長期的自卑中倍感無著,轉而選擇了對“本島人”的棄絕,在極少數人心裡還埋下了妄圖“脫中入日”的種子。為此,要通過兩岸同胞共享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的強大,來加強兩岸人民的民族自信、增強自豪感,因為日本人向來就認為台灣“皇民”帶有純粹的機會主義。日本學者本田善彥在《台灣人的牽絆》一書中強調:“假如哪一天日本真的沒落時,韓國雖略帶喜悅但會主動表達幫忙,台灣反而悄悄地遠離日本,在中國大陸呵護下甚至假裝不認識。”⑫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政黨輪替對台灣民眾統獨意識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6ZZB092)。

  註釋:

  ①王平,誰製造了台灣“假灣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1-14(04).

  ②林慧玉主編,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M].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69.

  ③黃新憲,關於日據時期台灣皇民化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福建論壇,2005(5):23.

  ④蔡慧玉編著,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M].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370.

  ⑤蔡錦堂,日治時期日本神道在台灣的傳播與局限[J].淡江史學.2001(12):141.

  ⑥呂紹理著,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M].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服務有限公司1998:89.

  ⑦王平,誰製造了台灣“假灣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1-14(04).

  ⑧蔡正元評假灣生:編血統迎合“台獨”非賤可形容,中國台灣網,2017-01-03],http://www.vos.com.cn/news/2017-01/03/cms885195article.shtml

  ⑨王平,誰製造了台灣“假灣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1-14(04).

  ⑩(日)本澤二郎著,日本政界的台灣幫[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45.

  ⑪陳淑美,回到歷史現場:台人眼中的中日戰爭[J].光華.1995(11):33.

  ⑫(日)本田善彥,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M].堯嘉寧譯.台北:聯經.2015:166.

  作者簡介:

  成正:政治學博士,廈門市社會主義學院、中共廈門市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講師,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研究。

  廖中武:政治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台灣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主要從事比較政治學、台灣政治和兩岸關係研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0月號,總第262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