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烏戰事激發百年大變局,統獨決戰“最後一里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6-05 00:11:24


  中評社╱題:“俄烏戰事激發百年大變局,統獨決戰‘最後一里路’” 作者:劉瀾昌(香港),香港資深媒體人、中觀研究所所長

  【摘要】習近平有關“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正在被俄烏戰事印證。處於大變局中的現實世界的各種矛盾,也被突發的戰爭所展現和激發。俄烏戰事的本質,筆者認為就是反對美國的單一霸權,因此影響面不僅在歐洲,而是全球性的。美國為了挽救其衰落的霸權,不惜使用各種手段,對台獨由控制改爲縱容。於是,島內百姓看到,台獨正走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上。百年未有大變局下,台獨分子覺得,從大趨勢看,台獨的“窗口期”越來越小;從島內的小環境看,機會仍在;最為重要的是,台獨可否成功的鎖匙“美國因素”也在改變。有“使命”在身的台獨執政者,以賭徒的心態躍躍欲試。無疑,台獨衝破最後紅線之時,就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之日。

  一、美國對台獨變為縱容並企圖在台海戰火牟利

  過去,我們經常勸告美國不要對台獨“發出錯誤信號”,可是,美國偏偏要發出“信號”,筆者相信美國的 “新信號”不但是有意為之,而且他們不但不會認為是“錯誤信號”,而且還包含著險惡用心,企圖通過縱容台獨,搞亂台海,從中牟利。

  大家都記得美國總統拜登前不久與中國領導人視頻通話再次承諾“四不一無意”,可是目前又剛剛批准新一批對台軍售,同時美國的三號人物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企圖竄訪台灣,公然踩踏“一個中國”紅線,對中國主權惡意挑釁。美國的台海政策已經從過去的“不支持台獨”,變為“打台灣牌”,“以台制華”;更為危險的是,美國的某些鷹派人士,已經不再認為“模糊的台海政策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而是覺得“或許台海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總而言之,美國的台海政策已經有一個根本的質的變化。美國再不是制約台獨的力量,相反是縱容和鼓動台獨的力量,儘管美國政府表面說另一套。

  4月6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在美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舉行的“美國在印太地區領導作用”聽證會上透露了兩個重要的的訊息。衆所周知,美國的議會不等於政府,所以,舍曼說的是代表拜登政府的政策。

  第一,舍曼說,四十多年來,美國的一中政策由“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所指導,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維持充足的自衛能力。

  事實上,舍曼說的,是當下美國政府對“一個中國政策”的篡改。中美建交時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就是由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美方所承諾的“一個中國原則”,即承認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儘管之後,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再後來雷根總統私下提出對台“六項保證”,也沒有將這兩個東西塞進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是放在美國的兩岸政策,或者台海政策之內。

  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發“95、96台海危機”,1998年 6月時任總統的克林頓訪華,在上海公開宣示“三不政策”。 他說:“我有機會重申我們的對台政策,即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或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而且我們也不相信,台灣可以在任何成員是以國家名義為入會條件的國際組織中取得會籍,我們的政策是一貫的。” 拜登兩次承諾 的“不支持台獨”,也是來自於此。

  不過,拜登的外交政策的頭號謀士、白宮安全顧問則重新解釋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既包括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美方所承諾的“一個中國原則”,同時也包括“台灣關係法”和美對台“六項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的重新解釋,還是將“一個中國原則”放在“台灣關係法”之前。但是,舍曼及當下其他美國政要,則將“台灣關係法”放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美方所承諾的“一個中國原則”之前,這不是一般的失誤,而是美國台海政策往右轉深化的體現。

  第二、舍曼說到2009年至今,美已對台軍售纍計超過300億美元。自特朗普政府四年及拜登近兩年授權對台軍售180億美元,更驚人的是美國正在台灣實施400多起軍售專案。舍曼還稱,美方已向台灣勾畫了美國武器銷售的優先次序事項,以及透過第三方轉交和從其它國家軍售出口台灣,還要提高台灣軍工產業的製造能力。總之,要將台灣打造成具有不對稱戰力的“豪豬”。

  筆者認為,美國政府所放出的信號是極其清晰無誤的。美國不但早就將在“八·一七”公報承諾逐步減少直至停止對台軍售的規定拋到“大西洋”,而且還要放棄所謂的“台海模糊政策”。

  一直以來,美國的“台海模糊政策”,是與其台海“維持現狀”緊密相連的,美國認為,“維持現狀”,不統不獨,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兩岸統一,坐大中國大陸,於美國不利;引發台海戰爭,也不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由此引起的不確定性,美國難以應對,若不介入,台灣被大陸拿下,心有不甘;若介入,美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故此,“維持現狀”最好,與此相適應,美國必須含糊其詞。

  筆者理解,美國的“台海模糊政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政治上,對統獨保持模糊;二是在軍事上,對於是否介入台海戰爭,是否馳援台灣,保持“模糊”立場。但是,實際上,當前美國的台海政策,在政治上,在軍事上,也都越來越不“模糊”,相反,是越來越挑事,越來越激化緊張氣氛,居然連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要揚言訪台,比特朗普政府“還超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歸根結底,還是要從美國的利益去看。

  當前,俄烏戰事,激發百年大變局發展。到底對於全球格局帶來何種變化,還需要深入觀察。但是,美國已經有人利令智昏,他們認為,第一,美國現得利,軍火生意、能源生意,以及其他高科技產品,賺得“盆滿缽滿”;而俄羅斯由於被制裁,以及戰爭消耗,經濟遇到30年以來的最低位。第二、世界各陣營分化重組,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的孤立。俄羅斯可能會得到烏東部分領土,鞏固克里米亞的安全,但是國家綜合實力倒退10年以上。故此,美國智庫已經不斷有聲音說,北京一旦發動台海戰爭,就是第二個俄羅斯。

  這種理論,固然可笑,但是,有人信。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一個月來台灣不是平靜了,反而在亢奮,美國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不斷透過官方、前官員、智庫學者,要求台灣要大幅調整軍事準備,打造“不對稱戰力”。美國跟對付烏克蘭一樣,在台海促武,而不是促和。

  有人說,俄烏戰事以來,島內要求和平發展的聲音強烈了,可是,島內的執政者卻是另一副面孔。以台獨為“使命”的當權者,和以台獨要求謀取最高權力的“台獨工作者”,會以為美國的支持,是最後的“窗口期”,在台獨的“最後一里路”,要跑步前進!

  二、島內制衡台獨力量跌至最低點

  客觀而言,生老病死,世代交替,台灣來自大陸的外省籍人士不斷離去,是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弱化的現實原因。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國民黨的變化。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說要訪美,之後一再推遲,最新消息5月下旬成行。為何要訪美呢?表面目的是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實際是實現“親美”路線。島內當下的政治生態,一切為了選舉執政。國民黨的主流認為,衹有得到美國的支持,才能勝選。但是,在美國兩黨一致打台灣牌以台制華的背景下,朱立倫如何能比蔡英文更得到美國的青睞?

  所以,僅此即可顯示,當下台灣島內制衡台獨的力量到了最低點。

  民進黨在政治上予取予求。他們提出的降低投票權年齡至十八歲的“修憲案”,國民黨也竟然支持。

  國民黨反台獨,最強的時候是“兩蔣”時期,“兩蔣”本著中華民族大義,連美國推行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都堅決抵制。但至如今,在台國民黨的反台獨力量每況愈下。

  國民黨在“兩蔣”時期是以“鐵腕”手段反對台獨,剛剛死去的“台獨教父”彭明敏1964年起草“台灣自救運動宣言”被判刑八年,1966年獲特赦,1970年流亡海外。1972年,彭明敏出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1988年1月蔣經國逝世,彭明敏在台大時期的好友李登輝繼任為首位台灣人“總統”,開始為島內台獨復活鋪路,提出允彭明敏回台,但是遭到時任“行政院長”李煥反對。李煥堅拒讓彭明敏解除叛亂犯與通緝犯的身份形式回台。最終,李登輝在扳倒堅決反台獨大將李煥、郝柏村後,讓彭明敏於1992年返台,並於1996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但是,在競選中他從不攻擊李登輝,讓李高票當選。事後,有評論指,彭明敏知道李登輝的內心,認定李登輝才是真正的“台獨教父”。

  李登輝作為“台獨教父”的最大作用是摧毀了國民黨在台灣的執政權,同時提出“兩國論”等台獨論述,大力推廣“台灣主體意識”,在文化、經濟等各個層面“去中國化”。作為他的弟子,蔡英文繼承他的衣缽,在“去中國化”方面深耕細作,既在檯面上大轟大擂掌控輿論,也在私下的意識形態潛移默化,不斷掏空國民黨的“基本盤”。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