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綜述:俄烏局勢升級,歐洲地緣緊張
http://www.CRNTT.com   2022-10-14 00:50:50


 
  亦有觀點分析了普京進行“部分動員”的原因,認為普京將大量民眾召入部隊,這些人雖然沒有受到過硬的軍事訓練,但可以進行大量後勤和鞏固佔領區的工作,以彌補俄軍此前因伊久姆地區後勤不足而失手的問題,同時可以將現有的士兵都投入到進攻行動中,奪取更多土地以增強俄國內的民意支持。也有觀點認為,普京進行“部分動員”,重點將邊疆少數民族人口和俄國內其他構成“不穩定因素”的青壯年群體編入軍隊加強管理,以降低未來俄羅斯政局一旦出現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發生叛亂的可能性。

  當然,很多觀點認為,普京採取的最新行動可能達不到他希望看到的效果。公然吞併烏克蘭領土的行為得不到國際支持,不但會遭受西方更大的制裁,甚至連俄羅斯的很多傳統盟友也不認同普京的做法,和俄方保持距離,最終讓俄羅斯孤軍奮戰。而“部分動員”在俄羅斯民眾中引起恐慌,大量俄羅斯適齡人口可能會反抗征兵令,亦會有大批人因此流亡海外。果不其然,實行“部分動員”以來,已有幾十萬俄羅斯青年為逃避入伍,流亡到了芬蘭、格魯吉亞和哈薩克斯坦等鄰國。

  三、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與刻赤海峽大橋爆炸事件撲朔迷離

  就在俄烏戰場形勢升級之際,由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與北溪二號管道在9月26日相繼發生爆炸和天然氣洩漏事件,爆炸位置處于丹麥領海的波羅的海海底。爆炸發生後,美俄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是事件主使。但無論真相如何,這次爆炸的最大輸家是歐洲國家,因為俄羅斯天然氣進入歐洲的生命線遭到嚴重摧毀,令歐洲國家同俄羅斯緩和,以換取俄羅斯繼續供應天然氣的願望基本破滅。因此該事件意味著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更看不到緩和的希望。

  與天然氣管道洩漏事件,各方指責對方主使不同的是,刻赤海峽大橋爆炸事件發生後,烏克蘭方面立即“認領”該次攻擊,並揚言會對俄羅斯發動更多攻擊。但俄羅斯方面堅決否認大橋爆炸是由烏方導彈引發,而是認定這是一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對此,輿論認為,俄羅斯此舉意在穩定民心,因為如果爆炸真是烏方導彈引發,那麼烏方等於具備了轟炸距離前線很遠的刻赤海峽地區的能力,這將使俄羅斯民眾陷入恐慌。另外,俄羅斯此前經常宣稱,如果烏克蘭方面攻擊俄民用設施,就會動用核武器,但俄羅斯此次拒絕承認襲擊由烏克蘭發起,意在盡量避免被民意綁架而使用核武器,畢竟一旦變成核戰爭,局勢將超出所有人的控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