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性仁:中國夢的省思與對台灣的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0 01:12:52  


 
  筆者這些觀察或許不夠全面,也過於武斷,需要精確的數據檢證與專家訪談,但這就是一種直觀式的觀察與經驗的總結,中國模式的發展必須付出自然與人文代價與成本、產生出現有環境已受到破壞、形成貧富差距現象越來越明顯、產生出經濟上的強勢與弱勢、公共政策品質需要更精緻化與及時回應性、意識形態必須有所取捨等,伴隨著中國大陸在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除了防腐機制外,也需要更加透明的公眾監督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致力發展的中國模式是帶有民族性與文化性,並且是一種來自於自信的展現,自信來自於以實力為基礎,以經濟作為其支撐的依據。

  總之,中國模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其範圍可大可小,並且要隨時進行投資報酬率的回應與調整;當漸漸形成較為清楚的圖像時,自然多數中國人民的中國夢也就更為具體,不再只是主觀上的一種願望,而是客觀上的一種憑據標準。

  中國模式就像是一個車輪,可前可後,當移動時就會產生位能,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代價,並得到一定的回報;而可持續性與不斷地反省與回應;發現一連串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後又形成新的問題,自然難以避免。這不僅只是摸著石子過河,更是看著石子過河,從少部分人的共識,進而擴大成為多數人的共識,進而與台灣模式、香港模式及澳門模式一同產生交互作用與對話,從溝通中逐步產生交集,進而承擔一定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