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客家人:歷經千年的文化追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00:41:23  


永定土樓:承启樓內景
 
 
  歷盡艱辛的“客家”正名路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客家人”受到不少誤解。即便現在,許多人也會混淆廣府人、客家人、閩南人,最具典型意義的說法是“客家人是漢族人嗎”。

  現在學界習慣對漢民族進行民系劃分,如北方民系、廣府民系、客家民系。“民系”這個概念,由羅香林創立。正是羅香林,讓“客家”正本清源,恢復原有榮光。

  由於客家先民所居地區山高林密,不適耕作,隨著人口膨脹,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外遷徙,使得客家人和當地人的矛盾激化,加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點,“土客械鬥”盛行。19世紀中期,廣東開平、恩平、台山等地爆發土客大械鬥,持續12年,死傷數十萬。在這種情況下,廣府人對客家極盡排擠。1905年,廣東順德人黃傑編寫的教科書《廣東鄉土地理教科書》裡,稱客家人“非粵種,亦非漢”,一時輿論譁然。

  幼年險些喪命於土客械鬥的廣東興甯人羅香林,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先後師從王國維、梁啟超、朱希祖、陳寅恪、顧頡剛等大師的歷史學家,他用自己的研究,實現了“為客家明利弊、辨得失,昭告於同群”的兒時夢想。

  1933年,羅香林發表25萬字的《客家研究導論》一書,開創性地運用譜牒、史書等論述了客家“為中原衣冠舊族”“為避戰亂南遷”“歷經五次大遷移”等觀點。此後,他撰寫了《客家源流考》、《客家遷徙及分佈地圖》等作品,全面闡釋客家的源流、分佈、語言、特性。羅香林首創“民系說”,認為由於自然環境、外族關係、內部演化,會導致一個民族分化為不同民系。由此,漢民族被分為八大民系,客家成為唯一不按地域劃分的民系。

  “可以說,他為數千萬客家人尋回了遺失千年的根,找回了屬於他們的身份與榮耀。”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譚元亨曾如此評價羅香林的研究。

  羅香林的《中國族譜研究》一書,也使得族譜學成為繼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後又一史學研究新領域。這一研究,正是根植于客家文化。客家人薪火相傳,最看重的就是族譜。幾乎每個客家人都能上溯數十代的祖先,甚至按照族譜可以找到每一位祖先。 如台灣簡姓,出自南靖簡姓;隨著兩岸編修族譜工作的進展,他們瞭解到南靖簡姓出自永定簡姓,明白宗祠在永定縣的洪源村。按計劃,台灣簡姓祭祖團將於今年回鄉祭祖。按簡姓族譜,簡姓先後在山西、河北、四川、江西等地居住,中古始祖為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兒時好友簡雍。現在的四川省簡陽市,正是得名簡雍。

  1978年,羅香林去世,但客家人的文化追尋沒有停止。謝重光、周建新、梁昌俊等研究者陸續從客家文化的細節如建築、服飾、習俗等方面著手,描繪客家文化的面貌。華南理工大學成立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客家文化研究所,推出了《客家文化史》、《重繪廣府、客家的文化地圖》等作品,並打造《客家研究文叢》等品牌。此外,如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等機構,也涉及兩岸客家同胞研究,客觀上推動了對客家文化的研究。

  “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下冒出來的蘑菇”

  談到客家,人們第一想到的或許就是客家土樓。這個或圓或方的奇特建築,往往或獨立或組合,或在溪邊或在山腳,營造出一片清雅恬淡、安樂祥和的氛圍。

  冷戰時期,美國的間諜衛星鬧過一個笑話。當時,美國間諜衛星在對中國拍照偵察時發現,福建西部山區分佈著大量不明的大型建築。美國方面認為是“核反應爐”,著實緊張了一陣。據說,美國人設法讓永定籍台胞回鄉拍了照片,才知道那是躋身中國五大民居的客家土樓。“我看過相關的文獻和照片。”張勝友肯定了這個軼聞。

  美國人的誤判和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本計一郎的形容相近:“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下冒出來的蘑菇。”此後,土樓這一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逐漸走向世界。

  1986年4月,在美國洛杉磯世界建築模型展覽會上,“圓樓王子”振成樓與雍和宮、長城並列為中國三大建築。上世紀90年代,承啟樓成為中國民居郵票中的福建民居圖案,風靡中國。土樓營造技藝,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土樓營造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松生介紹,土樓以石為基,以生土為主要原料,雜以蜂蜜、糯米等,分層交錯夯築,配上竹木作牆骨牽拉,丁字交叉處則用木定型錨固,十分牢固。如永定環極樓曾在7級地震中,牆體震裂20厘米後仍自行複合。華安二宜樓在1934年被迫擊炮轟,但安然無恙。

  土樓的大門往往用10厘米厚的雜木製成,外釘鐵板,有的樓門上還裝有防火水槽。土樓底層不開窗戶,低層則窗戶狹小,除用於通風納光外,也便於狙擊入侵之敵。一幢土樓往往能容納數百人,可有四層、數百個房間。土樓的使用分層也很明確,如底層一般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居室。由於都用生熟土夯築,故而底層牆體很厚,一般為2米,牆高則達10米以上。土樓分方形、圓形、府第式、混合式。其中圓形土樓有單環或多環,如承啟樓有4環,按易經八卦佈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斯•安德列考察後評價:“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築模式。”

  這種建築風格和客家人的生存條件有關。在客家先民來到本地後,由於山區猛獸、盜匪多,需要建築防禦性較強的建築,因此土樓往往大門一關自成天地。此外,由於客家人是典型的宗法社會,故而土樓容量大,且有明顯的地位區別,如往往都圍繞著核心如祖堂、主樓向外擴展。

  土樓從居住場所,到現在的世界遺產,有著坎坷的經歷。

  1988年9月,研究閩西南土樓卓有成效的福建省建築設計院負責人黃漢民發表了他的代表作《福建圓樓考》,將土樓提升到國際學術研究的重要層次。

  1998年3月,熱心于土樓研究的永定人胡大新聽聞武夷山申報世遺的消息後,動了為土樓申遺的念頭。當年5月,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成立。

  2000年4月,福建省省長辦公會議決定,永定、南靖、華安三地土樓聯合以“福建土樓”的名義聯合申報世界遺產。

  2007年,“福建土樓”成為我國2008年世界遺產唯一申報項目。

  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