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帶一路”將盤活沿途農業優勢資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3 14:59:55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近日,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農業優質資源的互補與相通,將成為“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經濟合作的一大契合點。依托“一帶一路”,充分利用國際平台,助陣農業“引進來”與“走出去”,既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豐富和支撐,更是對我國農業國際事業的有力促進,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優勢資源相通互補,“走出去”面臨大好時機。專家表示,“一帶一路”與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發展具有極大的內在契合性。而這一“默契”,早在傳統的農耕文明時期就已形成。而另一方面,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行業。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多數國家而言,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不發展,將難以顧及或參與到“一帶一路”構建中來。縱觀“一帶一路”沿途農情可見,各國農業資源優勢十分顯著。隨著“一帶一路”的興起,中國與沿途國家的農業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合作契機,也為進一步擴大農業合作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已與大部分國家簽署了雙邊農業合作協議。

  盤活沿途農業資源,農企與政府各有側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表示,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存在兩個典型的關係特征:一個是互補性關係,一個是發展的代際差異的關係。“比如越南,他們現在的人均GDP相當於我國2005年的人均GDP,比我們落後十年,其中也存在資源禀賦的差異。”胡冰川說。

  從而,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之間就形成了兩種關係。一個是交換關係,一個是投資關係。胡冰川解釋稱:“所謂交換,主要指農業貿易,農業的對外投資,也就是‘走出去’。中國農業的‘走出去’以民間投資為主,政府則起積極推動作用。但從政府層面講,也有重要投資,主要是技術合作。沿途這些國家普遍在推進快速城鎮化,農業科技水平上相對較低,跟過去的中國相似。所以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將有效提升雙邊技術合作。”

  “走出去”仍面臨挑戰,風險規避亟需重視。雖然中國對外投資已遍布世界各地,但這並不代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就是一片坦途,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差異化的對華合作態度、貿易及關稅壁壘都將是中國企業必須逾越的障礙。

  第一,農業企業“走出去”普遍面臨“水土不服”與投資周期長等問題,急需轉變心態“入鄉隨俗”,做好前期市場考察,把控各類風險。專家建議,“走出去”的企業應當“入鄉隨俗”,尊重當地風俗、拒絕惡性競爭,政府需引導企業在生產經營之外多做公益。第二,相關法律政策尚未健全完善,金融與財政扶持等有待加強。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研究員何君表示,目前國家尚未出台專門的針對農業對外投資和農產品貿易的鼓勵性政策,但從農業多雙邊合作的角度,針對“一帶一路”農業對外投資和農產品出口的相關政策肯定會出台。第三,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促進跨境聯防聯控合作。何君認為,一帶一路”的實施對中國農產品檢測標準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在跨境農產品畜產品聯防聯控檢疫檢測上將有重大突破。這其中,投資便利化、跨境聯防聯控是國際農業合作的重點。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