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 
董智森:陳水扁執政讓台灣人飽償苦果
--訪台灣資深媒體工作者董智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2-27 17:09:48  



  民進黨操作媒體的手法
  比過去的國民黨更惡劣

  羅:作為台灣的媒體工作者,您怎麼評價民進黨政府的新聞政策?

  董:民進黨在野時,與媒體站在同一路線;過去當新聞界及學界走上街頭,要求執政的國民黨應“黨政軍退出三台”,民進黨趕緊和媒體站在一起;過去民進黨支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但執政後,操作媒體的手法,比國民黨更惡劣。民進黨的手法有幾種:

  一種是政府編列預算,把政府的“政績”交給媒體,要求用廣告或者更醜陋要媒體把政績挾在新聞內報導。這種方式叫做“置入性行銷”,常可看到報紙及電視一直在報政府多好、哪個部門做了多少事,這就是“置入性行銷”。

  另一種是結合支持民進黨的企業,由這些廣告主來要求電視台及報紙祇能報導扁政府好的一面。這一團體稱為“廣告主聯盟”,以義美食品為首,由於他們才是媒體的大金主,很多媒體投鼠忌器,變得不太敢去批扁政府,這種方式也能奏效。

  也有一種方式,是政府找親近自己的“媒體人”,組成所謂的媒體監督團體,假裝隨時在監看媒體公不公正,事實上這些團體都由政府在供養,卻包裝在監督媒體的旗幟下,為扁政府塗脂抹粉。甚至有些還廁身媒體名嘴,某親綠挺扁的名嘴,甚至還因此被陳水扁延攬為國策顧問,月領政府十七萬元的部長待遇,非常離譜。

  還有一種是陳水扁、李登輝善於運用的,他們掌握資源及資訊,便把獨家新聞給對他們友善的媒體,這些媒體也甘於當他們的傳聲筒。因此,人事新聞,在台灣大家都知道要看《自由時報》。

  照理說,台灣的新聞自由很充分,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但民進黨執政後,沒有反省能力,當被媒體批評時,他們想到一個很好用的制式反應,即指批評他們的媒體是“統派媒體”,企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但是媒體在與扁政府交手後發現,大家必須沒有忌憚地拿出證據來和它對抗,“高捷案”就是一例。此一弊案,讓扁政府在去年三合一選舉打得抬不起頭來,尤其TVBS在最後拿出一張陳哲男等在韓國賭場的照片,讓整個扁政府瞠目結舌,選情也因此兵敗如山倒。

  台灣的媒體慢慢也更清楚地體認到,祇要強力監督政府,就可以獲得人民的支持和信賴。

  在廣播電台方面,民進黨把地下電台納為自己的傳聲筒,全世界祇有台灣的地下電台全力挺政府、抹黑在野黨。二OO四年總統大選時,“三一九”槍擊案發生後,地下電台馬上四處廣播說:“是連戰、宋楚瑜勾結中共向台灣人的陳水扁開槍”,讓很多基層民眾信以為真。台灣的地下電台有一百一十四台,合法電台有一百一十三台;所謂地下,就是不讓政府管理,他們的角色在全世界,都是和政府對抗的,祇有台灣是由政府豢養的。而扁政府如何回報他們呢?就是容許他們賣假藥、假算命,欺騙單純的台灣人。這一點是我最看不起陳水扁的地方,這樣的政府,其實是一個下流的政府。

  台灣面臨的主要問題

  羅:那麼,以您的觀察,當前台灣的主要問題是甚麼?

  董:首先是貧富不均、政策不公。上班族的薪水一毛錢不能少必須繳稅,但大企業尤其是電子業,不但不用繳稅,政府對它們還有補貼,因此造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而人民更看不下去的是,與扁政府交好的企業愈來愈有錢,台灣的公營銀行甚至美其名為了擴大規模和競爭力,竟然讓公營被私營吞併,大的公營銀行被小的私營銀行吞併,這點連中研院長李遠哲都曾在立法院提出批評,人民更是不解政府作法。

  其次是社會分化、族群分裂。主要是民進黨為了順利取得政權,用最簡單及最不道德的方法,打出“台灣人支持台灣人”的手法,於是佔全島四分之三的閩南人佔有優勢,偏偏國民黨菁英泰半是外省人,讓民進黨有很大操作空間。這種族群的裂痕,比美國的黑白種人更嚴重,尤其每到選舉便被拿出來“祭旗”,功用卻能屢試不爽。

  其三是經濟被邊綠化。這是政府的能力問題。民進黨政府意識形態掛帥,不信賴專業,將兩岸的經濟問題政治化、複雜化。兩岸關係如何處理,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莫大的關聯,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也是人人皆知,卻無人敢公開出來講,以免得罪基本教義派或陳水扁,但這種自我封鎖的政策,卻讓台灣經濟伊於胡底。像行政院長謝長廷竟然說,兩岸積極開放一事,他是內閣中的少數派,按照民主國家常規,內閣閣員和閣揆理念不合,閣員應掛冠求去,結果是閣揆和多數閣員理念不合,這豈非咄咄怪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