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世界文明繁榮發展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15:51:57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1月25日,10多位來自非洲國家的駐華使節、非洲聯盟駐華代表和非洲學者代表來到中國歷史研究院,參觀中國考古博物館,並圍繞“立足優秀傳統文化,深化中非文明互鑒”主題進行座談。

  步入中國考古博物館一層的“文明起源”專題展廳,一條“歷史大道”在地面鋪陳開來,以時間軸形式展示了中國歷史進程上的重要節點和重大事件。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馬車陳列在側。“一眼穿越千年,這就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歷史印記。”在“歷史大道”旁駐足沉思,使節們感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在綠鬆石龍形器展台前,非盟駐華代表拉赫曼塔拉·奧斯曼一邊認真聽講解,一邊俯下身來端詳。這件龍形器由2000餘片綠鬆石組成,龍頭呈扁圓形,青、白玉組成鼻梁,圓餅形白玉為眼睛,綠鬆石鼻頭碩大醒目,龍身則呈彎曲狀,栩栩如生。“這條龍的造型具有一種獨特美感,3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細膩精湛的工藝,不愧為‘鎮館之寶’!”奧斯曼嘖嘖稱讚。

  輕點展櫃玻璃,精美的白釉黑花龍鳳紋罐圖案便“跳”到了玻璃上,還可以用手指操作將其放大、旋轉。這種數字化展示,讓文物“動”起來,引起了突尼斯駐華大使阿迪勒·阿拉比的濃厚興趣。“這是一種很有效的科普方法。”他說,中國考古博物館借助高科技手段,讓久遠的歷史“觸手可及”,讓深藏的文物進一步貼近大眾。

  “和融萬方”專題展廳有一塊巨大屏幕,展示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路圖。索馬里駐華大使阿瓦萊·庫拉內說,600多年前中國明朝的船隊就曾到訪過索馬里,彰顯非中交流源遠流長。從中國古代發明創造、古埃及的建築奇跡到非洲社會的文化多樣性,非中的文明智慧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都綻放出耀眼光芒。“非洲和中國都以獨特的貢獻,推動了文明交流互鑒。”庫拉內說。

  近兩個小時的參觀,讓幾內亞駐華大使阿米娜塔·科伊塔意猶未盡。“展覽的時間維度從舊石器時代延伸到近代中國社會,濃縮展現了中國文化,其博大精深和歷史傳承,令人印象深刻。”科伊塔說,中國重視考古及文物保護,讓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得以傳承,“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生動鮮活的歷史,這對於瞭解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非常重要,彌足珍貴”。

  “這次參觀收穫很大,讓我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瞭解。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不會有現在,更不會有未來。”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駐華大使多明戈斯表示,在非洲的博物館也能看到類似的石器、陶器等文物,這種相似性說明非洲文明和中華文明擁有許多共通之處。在展覽中,多明戈斯深切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非洲國家和中國都擁有引以為豪的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