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軍報批部隊辦事:喝一壺酒加十萬經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2 11:55:49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記者在某團採訪期間,營房股長直倒“苦水”——4年間,營區面積增加數倍,營房管理費執行的卻還是多年前的老標準。今天這裡屋頂漏水,明天那裡電線老化停電,保障人員左支右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國家耗費巨資配發的新型主戰裝備列裝近5年,卻因庫房建設的保障經費跟不上,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裝備日曬雨淋。”某部裝備部門負責人心痛地談到,“省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傻事何時能休?”

  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背後,其實隱含著我軍建設一個共性問題:保障資源配置不科學、不合理,矛盾十分突出。

  “為給戰鬥力建設爭取點資源,唾沫說幹了,電話打爆了,腿肚子跑細了。”一位師長感嘆道,“曾經,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關係、找門路,成為一條獲取各種資源的捷徑!”在三軍部隊調研,官兵們給記者列舉了資源配置中的諸多亂象:

  ——辦事靠協調、成事靠關係、公事靠私交。一位團主官給記者講述一件往事:幾年前,為了改善單位年久失修的營房設施,他和幾位團領導帶著機關人員到上級機關跑經費,前後花費大半年時間處理各種關係,最後錢總算是要到了,可駐地的雨季也過了。一位部隊領導也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為協調保障經費,他請上級相關部門人員吃飯。“多喝一壺酒增加10萬元”,對方一句半真半假的戲言,讓他硬著頭皮幾次“拎壺衝”,連喝幾大壺…… 

  ——有的職能部門資源配置“想當然”,一廂情願“拍腦袋”。某基層單位駐扎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區,並不具備蔬菜種植條件,而上級有關部門卻脫離實際花大價錢補貼連隊種大棚蔬菜,其實用這些錢請地方供應商送菜上門都綽綽有餘。官兵們希望,這種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以後別再幹了。

  那麼,資源配置到底為什麼難?難在哪?第二炮兵某基地政委汪利平告訴記者,法規制度不健全、不科學,導致個別人在資源配置中濫用權力,令不少本應該按職責辦好的事情“不辦正常、辦成了是恩賜”,資源配置中的“權力私有化”現象不容忽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