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香港智庫的現狀與發展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8-03-28 13:09:33


李風
謝曉紅
 
  李風:香港智庫應為“中國夢”發揮作用

  作為一個強國,一定要有一個強國的智庫。美國是強國,它有大批支撐強國的智庫,中國正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進程中,也一定要有、必定會有大批為走向強國服務的智庫。前段時間,我從美國剛回來,在美國呆了一段時間,對美智庫的領導力、影響力感觸很深。美國的智庫有幾千個,非常著名的智庫就有一百多個,確實是有很強的領導力,確實是有很強的影響力,關鍵是他們還統領世界,控制全球話語權。美國智庫與它的國家一樣,在領導全世界,影響全世界。智庫的影響力發揮得好,就是影響全世界。

  中國現在處於一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一個階段,未來智庫的建設也要朝著這個目標發展。中國這幾年出現智庫熱的現象,大陸也有幾千個智庫了,但是在全球具領導力、影響力的智庫鳳毛鱗角,內地有批評指出,很多是某些官員退休後群居的場所,而這些官員又不具備研究能力,因此,往往沒有產生非常好的效應。內地也有批評指出,很多大學智庫,錢是很多,但缺乏真正搞研究的人才,缺領軍人才,很多人把更多精力放在爭項目,爭資金,拉關係,更多考慮怎麼突擊花錢分錢,怎麼在外國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如果大陸智庫都去做這個事情,就是把智庫的作用壓到了最低點。

  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有一批,哪怕不要幾百個,有那麼幾十個非常強的真正做幕僚的智庫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服務的話,中國的智庫建設就算成功,但根據中國現狀,這是一個艱巨的過程,也還要相當一段時間去努力。

  中國正在做強國智庫,但是步伐不夠快。那麼講到香港,香港應該怎麼做?應該說香港是有非常好的條件,但是根本沒有發揮。假如中國在建設強國智庫的思考下,能夠發揮香港的作用,能夠讓香港在建設智庫方面,為中國的現代化、為中國實現中國夢發揮作用的話,香港的功能就凸顯了。香港今後對國家發展還能做什麼貢獻,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把港人的智慧、港人聰明才智發揮好,包括在香港發展建設為中國現代化服務的智庫。

  香港建智庫有這個條件,得天獨厚,香港資訊自由,新聞自由,法治環境好,全世界都把香港當成是一個資訊中心。中央政府,也要把香港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中心。全世界那麼多的智庫,在香港都有它的分部,都有它的代理人,那麼多有頭腦的人經常都來香港,他們來觀察來研究,觀察研究什麼?觀察中國的動向,研究中國的政策,評估中國的未來。北京方面應該在香港投入更多的力量,發揮香港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具體來講,是不是可以考慮在香港有一個中央直接掌握的智庫,不一定完全按照北京智庫的模式在這裡操作,而是按照香港方式、香港特色運作,按照香港法律運作,香港立足,服務北京,走向世界。

  那香港成立一個大的智庫,或是一批智庫,可研究的方向很多,這其中可研究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搜集資料方便,接觸全世界頂尖智庫人才方便,他們都很願意來香港。香港人才也多,香港商界有錢,香港政府有錢,北京也有錢。在這裡你可以請全世界的人都為你服務,聚天下英才為我所用。香港本地也有大批人才,要發揮香港獨特的功能,發揮香港獨特的優勢,為中國,不僅為國家的發展、國家的安全、維護國家的主權,也為香港繁榮穩定服務。我想香港是有這個條件,有這個能力,香港完全可以做到。關鍵要中央出面指導,香港商界或特區政府才肯出錢出力,否則他們沒有興趣,也無暇顧及。

  現有香港智庫,也可加強力量指導,合縱連橫,發揮好效果。剛才郭社長講的智庫聯盟,我覺得就很好。中評智庫本身就是一個很強、聯絡面很廣的智庫,中評智庫本身就可以聘請一些香港的優秀人才,優秀的知識分子,優秀學術界人士,作為中評智庫的高級研究員,培養一批隊伍。有像樣一點、有點規模的香港智庫,就可研究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方案。另外,大國外交,軍事戰略,一帶一路等等,都可以探討研究。

  在香港做智庫,還是要超脫一點,觀點可活潑一點,不能太死板,按國際規則、國際習慣辦事更好,智庫人員一定要有國際視野。我這麼多年的經驗就是這樣。像台灣方面找我諮詢,我可以告訴你,你有什麼問題,我提出我的看法,聽不聽是你的事。我有一整套的思路、想法、主張,讓對方去思考,建議,採納。我接觸、觀察及研究台灣問題,是1987年兩岸交流開始的,整整30年了,冷板凳整整坐了30年。兩岸30年的風風雨雨,盡在眼前。看台灣問題要有歷史感,有些事情如果多從宏觀層面的、民族復興的高度去思考問題,不局限於僅看台灣內部的爭鬥,把精力都放在觀察沒完沒了的選舉上,最後效果會很不一樣。

  香港政策寬鬆,資訊發達,交流方便,還有法制保障,做智庫有非常好的條件,當然,我們做智庫,或是做學者,有一點最重要,就是要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要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個是最基本的立場,也是底線,守住這條底線,在香港這塊土地上就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才智。

  謝曉紅:智庫可以擔任培養香港管治人才的角色

  我是香港土生土長的90後。我重點講幾個大的點,第一個就是,我覺得現在香港的智庫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傳統型的智庫,以學術性、專題性,還有政策性為研究的一種;第二是行動型的智庫,以推動某一個目標為主旨;第三種是綜合型的智庫,就是匯聚社會意見領袖,以思想還有智慧的匯聚,充分發揮正能量來影響社會,推動政策為目的,叫智力型團體。我們明匯智庫是全國政協委員曾志明先生2016年創辦的,我們的定位就是屬於第三類,以非牟利方式運作的一個智力型的智庫,也就是廣泛聯繫輿論界還有社會意見領袖的平台。

  第二點我們想重點講一下人才不足的問題。因為智庫需要聘請足夠的研究人員,但是在香港社會,本身很缺乏可以安靜下來搞研究的人才。因為出色的經濟學的人才、法律人才,基本上都進了大的企業,要不就進了政府。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香港沒有研究政策的事業的階梯,從事政策研究的人員,事業發展、前途很窄,比如說在大學做政策研究,它不屬於學術研究的範圍。當然做學術研究跟政策研究的要求其實很不同,有時候兩者甚至會有衝突。但是兩者又都屬於研究人員,但是在香港做政策研究對學者的學術地位和事業發展沒有幫助。英美的大學很重視學者參與社會政策的討論,做智庫研究,有一個很好的經歷。但是在香港,因為學術制度只是側重學術研究,所以做智庫研究就不能增加學者在大學里終生的教習機會,也不能提升他們在行內的地位,所以本地學歷高的人才,就覺得智庫工作不是很吸引人。

  第三點重點講一下香港智庫的優勢和發展空間。很多前輩剛才都說到,香港是一個自由多元的社會,各種思想都可以在這裡碰撞交流,加上香港經濟發達、企業眾多。其實香港絕對具備世界級、一流智庫的成長土壤,目前已經有數家有雄厚經濟實力的企業支撐了智庫組織,我相信未來香港很有機會可以形成三五家世界級智庫,我們也需要有這個目標。第二點就是香港的智庫種類比較多,獨立性也比較強,可以自由地選擇研究的課題。大家都有不同的專長,可以專注在不同的範疇,可以互補不足,可以百花齊放,比如說明匯智庫就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以聯繫和匯聚香港傳媒的主筆、研究評論員、專欄的作者,還有社會意見的領袖,充分發揮社會正能量的特色,希望可以凝聚與溝通社會意見領袖,可以表達社會大眾的聲音,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同時我們也會運用這個平台,進行涉及一些內地和香港關係、香港社會民生民意方面,特別是香港青年政策方面的研究以及分析。

  還有第三點就是,香港的管治人才不足,但是我們覺得智庫可以擔任培養管治人才的角色,可以發揮旋轉門的作用。因為我們看到香港管治人才主要是來自公務員系統或者是政黨,還有就是來自於大學,這幾方面其實都跟政府與智庫有關。所以我們覺得智庫就是香港未來政治人才的一個出路,很多外國的智庫工作者是可以加入政府的,因為他對某一個政策有長期的跟蹤,很熟悉這個政策的制訂,很瞭解這個實際的情況,我覺得香港未來的智庫可以擔任這個角色,為政府輸送一些人才。

  這一屆的林鄭月娥特首,她團隊里的人有的就是從智庫挑出來的,我作為年輕人感覺還是比較有希望的,因為香港年輕人可能過去覺得沒有一個渠道表達意見,迫不得已要跑到街上去表達意見,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向,智庫反而讓年輕人看到一個希望。

  明匯智庫也會跟一些內地的智庫有緊密的聯繫。比如說我們現在與廣東社科院有一個合作,進行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研究情況,我們覺得香港的資訊很流通,我們應該要充分利用香港這個資訊的平台,可以考慮在香港和一些智庫合作,特別是設立一些國家級的機構,專門在香港研究一國兩制與基本法,還有兩地交流合作的一些問題。在這個新香港、新形勢之下,我們覺得香港的智庫要加強各個方面的聯繫還有合作,在香港的內部形成智庫的合作網絡,發揮優勢。

  另外一方面也要主動地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需要,和廣東省內有關的智庫進行合作,所以我們覺得大灣區的國際智庫是一個很好的形式。謝謝各位。

  郭偉峰:結束語

  我很高興今天下午的討論使我個人對香港的智庫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尤其是進一步深入了解了香港智庫的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令我感到驕傲。其實我們智庫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想法,有想法就有希望。中聯辦對智庫非常之關注,非常之支持,很善於利用智庫,用好智庫。但是我們自己也要有更多的想法,我們也不是超級聯系人,就是樂於做聯系人,因為大家都是老朋友。

  很多問題,比如說很好的主張,你在香港的報紙發表之後,它影響的只是香港,但如果你在中評網中評社發表文章,影響的可能就是中國,影響到世界各地。所以每一個智庫都有不同的作用,各國智庫在立足自己的事業上,揚長避短,加強橫向合作,必然有利於香港智庫的整體發展,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獨特的影響。再次感謝各位朋友今日的到來。

  評論員簡介

  吳歷山:香江智匯主席、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得利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資深評論員。曾任北京市第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

  蘇祉祺:2004年創辦了香港研究協會,從事民意研究及政策研究工作;2009年創辦了香港通識教育協會,推動通識教育;2014年創辦了民間智庫-政賢力量,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及政治人才培育工作。蘇博士現任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香港通識教育協會會長、政賢力量主席、香港研究協會創會主席、特區政府公共事務論壇成員;曾於2006-2007年擔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2007-2011年擔任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理事會成員,2000-2015擔任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 2007-2017年擔任江蘇省政協委員(現任);2016-2021擔任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委員(現任)。2004年獲行政長官董建華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奬狀”;2010年獲行政長官曾蔭權頒授“榮譽勳章(MH)”;2016年獲行政長官梁振英委任為太平紳士(JP);2017年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頒授“銅紫荊星章(BBS)”。

  吳建芳:現任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中國文化院(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源傳媒》總編輯、《國學新視野》 雜誌總經理等。歷任:廣州大學(原廣州師範學院)中文系講師、香港大公報廣州辦事處副主任、香港文匯報廣州辦事處主任、香港文匯報副總經理、文匯報國際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等。社會職務:第十屆及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廣州大學客座教授、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高等院校香港聯合會副會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香港湖北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秘書長、香港義工聯盟副秘書長等。策劃主編出版學術書籍《國學漢學大家訪談》、智庫學術專著《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十五年報告》藍皮書、《粵港澳合作報告》等。客座教授《香港新聞概況與特色》、《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大型活動策劃與組織管理》、《香港與內地文化比較》、《蘇軾的現代意義》等。個人著有散文集:《不一樣的天空》、《情愛經歷》、《龍飛鳳舞》等作品集。

  劉瀾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和博士,現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等媒體;策劃製作“解密百年香港”,“澳門五百年”,“香港望族”,“三年零八個月” 等電視特輯。主持論政節目“把酒當歌” 節目;著有“香港一國兩制下的新聞生態”,“aTv絕密文件”等書籍。

  李風: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香港資深傳媒人。

  伍俊飛: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博士,現為香港智庫天大研究院助理院長、天大文控(中国)公司董事、香港致公協會理事。

  謝曉紅: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碩士,現為明匯智庫研究主任、香港青賢智匯創會主席、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廣東省青聯委員。

  郭偉峰:中評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