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轉型正義”的實質是“新台獨運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49:05


 
   “轉型正義”的實質是“新台獨運動”

  與傳統“台獨”相比,蔡英文時代的“轉型正義新台獨運動”,在終極目標追求、社會矛盾運用、基本依靠力量、政黨運作機制等方面並無區別,區別主要是策略方面,其特點十分突出、手法變化很大、靈活性務實性謀略性更強。

  一是“台獨”的實現形式更加靈活務實。不一定直接“建國”,不一定“法理建國”,不一定與大陸敵對,不一定尋求全面“國際全面承認”(“踏實”地默認有台灣這個“獨立實體”即可)。更加務實,暫不求其名,但要求其實。這是大陸崛起、國際現實、“台獨”自身長期教訓等因素制約下不得已的選擇。

  二是“台獨”的國際路徑更加以迂為直。偏重“從國際走向兩岸”,不再走先與中國大陸分家,再尋求國際承認的老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配合國際遏華戰略,加入遏華戰略體系,迎合對付中華民族需要,爭取成為國際反華圍堵圈中的正式一員。

  三是“台獨”的兩岸策略更加低調溫和。不再過分刺激大陸以求島內認同、凝聚“反中”民意,不唐突突進,儘量避免與大陸迎面相撞、戰略攤牌。而是先軟化大陸立場,以自認為大陸可以“忍受”的尺度推進“台獨”,與大陸漸行漸遠。

  四是“台獨”在島內的推進路線更加講求章法。不再重復陳水扁時代用政治動員、“政府”權力強行塑造“台獨”體系的老路,而是走“解構—重建—認同—新台灣”路線。從瓦解主要政敵國民黨入手,從政治、歷史、文化角度解構國民黨、“中華民國”、“一個中國”既有體系,再造新的政治認同,進而逐步建構起“新台灣”政治、歷史、文化、經濟、社會體系。“新台獨運動” 是戰略清晰戰術詭詐的“台獨”,是先解構既有歷史文化社會共識再推動政治“建國”進程的“台獨”,是從“和平分立”到“和平分離”的“台獨”。

  五是推進“台獨”的具體作為更加柔軟隱蔽。一是以“中華民國是台灣”為指向的“政治體制”改革。如“修憲”、“政治治理機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行政區劃”改革等。“修憲”重在強化“治權台澎金馬化”,進一步淡化與大陸時代“中華民國憲法”的傳承關係;“政治治理機制”改革重在深化“本土化”,以落實“民主人權”、“公民社會”、“地方自治”等理念為由,強化政治治理的“在地化”機制;“行政體制”改革重在突出“台灣主體性”,切割與大陸的兩岸一國關係。二是不遺餘力在文化教育領域培植“台灣主體意識”。開動宣傳機器,策動學生帶頭,利用民意做文章,在文化教育的研究、教學、展示、推廣等領域連續不斷、大力度進行。核心是修改教科書、突出台灣文化、推出台灣語言和文字範式。三是相機在社會領域“去中國化”。包括“政府機構”、公共設施、媒體宣傳、官方活動、民間儀式,乃至涉及民眾衣食住行的制度、規範、行為準則、言行習慣等等,逐步清除其涉及“中國”、昭示“兩岸一中關係”的內容與形式,構建或濃厚“台灣”、“本土”色彩。四是深化“軍隊台灣化”改造。包括調整台軍的政戰教育、組織人事、軍事戰略、體制編制、建軍備戰、對外合作、兩岸互信機制政策等,以及換發各類涉及中國的衣飾標誌,更改有“中國”含義的各類符號、命名,重修源自大陸時代的表彰獎勵名稱規則等等。五是修訂相關法律。通過 “修法”、“立法”、“判例”等手段,徹底梳理、清除不利“台獨”生存發展、有利統一生根發芽的各層次法律規定,建構“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法律制度體系,拔除對“台獨”的法制威懾,並在法律上建立起鼓勵“台獨”在島內紮根、成長、壯大的保障機制。還會持續打壓反“台獨”政黨、社會團體及統派。

  總之,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推動的“轉型正義”,表面上是清算國民黨“獨裁統治”,實質是借助清算國民黨清算“一個中國”。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反復強調,要交給台灣人民一個“新台灣”。不是新“中華民國”,更不是“新中國”。現時的台灣已經實現“民主化”,沒有清算的必要。那麼這個新台灣概念的“新”字的內涵,就不會是更加“民主”,因為世界上恐怕沒有一個正常的地方比台灣地區更“民主”了。蔡英文的這個“新”,只能理解為沖著“中華民國”這一“舊法統”、“一個中國”這一“舊憲政體制”而來。任何在台灣島內長期生活過的人,不會有別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蔡英文的“轉型正義新台獨運動”的路線圖,更像英國戰略學家利德爾·哈特的“間接路線戰略”,她要效仿古希臘的帕里斯。

  從手段運用的變化看,“台獨”大約經過武裝暴動、“社會運動”、“法理台獨”、“轉型正義”四個發展階段,“轉型正義”是最新階段。早期“台獨”分子幻想通過暴力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台灣共和國”。1980年代台灣逐步走向“民主化”過程中,轉而通過發動“社會運動”擴大影響,爭取民意支持。開放選舉後,在推動“社運”的同時進入“中華民國”體制,奪取各級政權,再利用政權力量推動“法理台獨建國”。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執政”期間碰壁之後,“台獨”經過一段被主流民意唾棄的“黑暗時代”。2010年代中期,以“太陽花學運”為標誌,新型“台獨”異軍突起。進入蔡英文執政時代,轉而採取 “轉型正義”手段推進。這種“新台獨運動”外柔內剛,欺騙性更強、危害更大。 

  “轉型正義”將成為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的一大亂源

  隨著蔡英文和民進黨對國民黨追殺的深入,島內省籍矛盾會重新激化,社會矛盾將再掀政治風暴。

  “轉型正義”將引起島內“內戰”。“轉型正義”涉及特定政黨、政治勢力、選民群體的生死存亡、何去何從,是“要命”的鬥爭,關乎政治大方向的鬥爭。各方必全力以赴,進行你死我活的較量,一場民進黨與國民黨,綠營與藍營,和平發展支持群體與“台獨”分裂分子,政界與商界,社會不同主張團體之間的鬥爭不可避免。蔡英文當局經濟越是搞不好,就越會更積極、更激進、更盲目地推動“轉型正義”;越是臨近島內重要選舉,“轉型正義”將越會成為矛盾焦點,“內戰”就會越激烈。

  “轉型正義”是一場混戰。因為“轉型正義”,如國民黨黨產問題,從獲得、組成、發展、使用、延續,到對台灣社會和個人的貢獻,甚至對民進黨支持等等,種種複雜的環節既非“非黑既白”那麼容易判別,也牽涉歷史上和現實中諸多複雜的政治關係、商業關係、社會關係、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剪不斷,理還亂。靠顧立雄那麼一個小班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國民黨黨產追到深處,便會與島內全民息息相關,其中人們會發現曾被剝奪財產者,也會發現分到利益者,哪怕是“一杯羹”!受到國民黨“不當黨產”恩惠者將遍及藍綠陣營,如何處理?案例追查越深入,事態就會越複雜,矛盾就會越激化。如此一來,蔡英文和民進黨所推動的把對方趕盡殺絕的“轉型正義”,其結果不一定像其就職演說中聲稱的那樣,“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是台灣一起往前走的動力”。

  “轉型正義”會“久拖不決”。“轉型正義”主要通過法律手段推進,如果民進黨不使用行政極端措施而純靠“打官司”解決問題的話,一定是曠日持久、勞民傷財。因為在島內,法律訴訟程式往往是漫長無期的代名詞,一個官司打上它三年、五年十分正常;具體案例的複雜情況,需要時間來釐清;法律問題與社會矛盾交織,需要時間化解;街頭活動、維權抗爭,會增添事態發展的變數。而假如國民黨再次重新執政,“轉型正義”這場戲怎麼唱下去?必有新的鬥爭。“轉型正義”啟動之日,台灣政壇永無甯日之時。

  “轉型正義”重新激化省籍矛盾。省籍矛盾向來是台灣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在民進黨長期誤導下,隨著“2·28事件”及兩蔣38年“戒嚴”統治相關檔案的進一步披露,勢必再次挑動起島內這根最敏感的神經。

  “轉型正義”惡化民進黨政商關係。民進黨從“黨外”時代開始,便結成一定政商關係。隨著逐步贏得各級政權,政商關係跨越藍綠,更加複雜深厚。民進黨是資產階級政黨,資產階級選舉是“選票+鈔票”,僅靠吳澧培這樣有限的“台獨”資本家的支持遠遠不夠,也不可持續。民進黨離不開島內工商界“奶水”,支持國民黨的工商企業也可能支持了民進黨。“轉型正義”固然將暴露國民黨的政商關係,但也會暴露民進黨的政商關係,導致島內工商界風聲鶴唳、投鼠忌器,對民進黨怨氣沖天。

   “轉型正義”向社會灌輸惡質道德。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道德體系本來就有其地域特點,遂有日本殖民統治者的“有的放矢”。假如“陰險狡詐”、“功利主義”、“偏激主觀”、“不擇手段”色彩濃厚“轉型正義”持續在全社會推進,也會形成一種對島內民眾的思想道德再教育。國民黨被全盤否定,“中華民國”、“一個中國”、“國家統一”道義被拋棄的同時,反侵略、反殖民、溫良恭儉讓等,也會同時被批判,最終形成反人類普世價值的全民道德觀念。屆時,這樣的台灣將被整個中華民族、國際社會主流所不容。

  “轉型正義”危及兩岸關係。“轉型正義”是“新台獨運動”,祖國大陸不做壁上觀,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將是嚴峻的、嚴重的、嚴酷的。

  “轉型正義”可能成為民進黨的“滑鐵盧”。蔡英文和民進黨原本想通過“轉型正義”將國民黨一舉殲滅,形成民進黨“一黨獨大”、“江山永固”、“台獨呼之欲出”之勢。但正因為“轉型正義”的複雜性,正因為“轉型正義”動機的不純性,正因為“轉型正義”推動時機的不當性,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有可能陷入進退失據、騎虎難下的困境。如果曠日持久的混戰結束遙遙無期,島內民眾總有厭煩的一天。陰暗的動機不會導致陽光的結果,這是歷史的規律。隨著經濟下滑、社會扭曲、人們思想的混亂,事態會越發嚴重。或者是黨務改革後的國民黨,或者是新生政治力量,都會成為民進黨的強敵。

  面對民進黨如此的陰險狡詐的行為,兩岸人民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為蔡英文和民進黨的“脈脈溫情”、花言巧語所欺騙。兩岸人民應當遏制,必須遏制,有能力遏制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倒行逆施!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0月號,總第22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