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關係行穩致遠需排除美國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3-01-07 00:16:32


 
  三、美國對華戰略競爭中的涉台戰略本質上是“掏空台灣”的戰略

  拜登政府在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公開宣示,要在今後10年內“戰勝”(outcompete)中國大陸。這個“十年戰略”所強調的時間段,顯然是指新時代國際體系重塑的奠基期;其內涵的具體戰略目標之一,應當是遲滯或打斷中國大陸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趕超美國的進程。該文件有關內容表明,美國為了這個目標,將從壯大自身和遏制對手兩方面入手,後者包括吸引以及鉗制、削弱和消除一切有助於中國大陸經濟、科技、金融、軍事實力發展的因素,台灣台積電那些智慧的頭腦和器物自然也包括在內。對台灣,美國名義上實行的是協助、支持政策,實質上實行的是“掏空戰略”,即以更加前瞻的作為面對未來“不得已”的兩岸終局。

  美國有憂患思維的戰略傳統,其長遠戰略必然不會把“台灣獨立”作為基點。美國必然從兩岸統一這種“最壞情況”出發,設計現在的相關戰略和策略,其中便包括“掏空戰略”。美國對台“掏空戰略”所瞄準的目標,應當是台灣島內那些優質資產,讓統一前的中國大陸“用不了”、統一後的中國“拿不到”。在“掏空台灣”戰略中,既包括應變舉措,主要是美國一旦判斷大陸將徹底解決台灣問題,便迅即從台灣拿走“可撤的”、毀滅“撤不了”的優質資源,如以“撤僑”等名義撤走台積電工程師、炸毀台積電工廠設施等。也包括預變舉措,主要是常態時期,通過政策、經濟、戰略、交流等手段,吸引台灣優質人才、技術、投資以及商業鏈、產業鏈等,到美國本土或美國可以控制的其他地區,重點是台灣在半導體、電子顯示、工業控制、精密機械、生物工程等領域所掌握的世界級資源。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文件明文提出“實施現代產業和創新戰略”,“繼續使美國成為世界各地人才的首選目的地”。宣稱,“加倍利用我們長期以來的不對稱戰略優勢:吸引和留住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更多的全球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是我們國家安全和供應鏈安全的首要任務。”此前,2021年12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研究報告提出,一旦大陸攻打台灣,應採取“焦土戰略”,“必要時炸毀台積電”;2022年5月,美國安全事務專家克里斯多夫·布斯在美國海軍研究所《議事錄》雜誌刊文提出,若台海戰爭爆發,美軍將摧毀台灣全島基礎設施,重點是網絡設施,這樣解放軍就無法通過監控攝像頭、間諜衛星、互聯網等監控台灣,台軍則可以在城市廢墟裡與解放軍打遊擊戰;這段時間以來,美方撤離台積電工程師、在美國本土複製台積電生產基地等消息層出不窮,有媒體披露美方已制定150名撤離對象名單……這一切絕非空穴來風。還應當指出的是,目前美國熱炒和操縱台海戰爭與“急統”輿論,也與“掏空台灣”戰略密切相關,或者至少客觀上起到製造“台灣不安全論”以倒逼台灣優質資源外流的效果。在日漸濃重的“狼來了”氛圍中,台灣的跨境供應鏈重點環節向美國轉移、投資向美國本土傾斜、買家向美國企業求購、人才和技術到美國安身立命是可以預計的。各國政客固然可以在台海危機中不間斷穿梭竄訪台灣“以示支持”,但任何清醒的資本和頭腦都不會冒戰爭風險和動盪局勢做“逆行者”,大舉“入駐台灣”。而對台灣普羅大眾而言,美國這種戰略算計不可不謂“細思恐極”、陰險毒辣。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掏空台灣”原本是“台獨”分子污衊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的話語,旨在塑造大陸“掏空”台灣勞動密集型、中低端產業,導致台灣選民失業這樣的虛假認知。他們或許沒有想到,若干年後,這樣的話語反而啟發了美國,而美國所瞄準的,就是致命的高端產業和人才了。

  戰略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美國的一切政策舉措中都有戰略因素隱藏其中,沒有一個因素是他國、他區、他人利益優先。美國對外釋出的每一寸“利多”,都標有付款給美國國家利益的價格。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台獨”就意味著戰爭,但台積電的晶片供應全世界,大陸或許因此避免動武。換言之,張忠謀的思維是把自己打造得更好,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美國人的思維是,好東西要拿到自己手裡,哪怕是別人的。他們之間的不同,源於立場和出發點的不同。張忠謀是為了台灣的利益,美國人是為了美國的利益。美國要“掏空”“毀滅”寶島,台灣有識之士要強壯、自保台灣,本質上南轅北轍。真誠地告誡台灣民眾:一些人不要自作多情,以為美國真的“堅如磐石”般支持台灣,美國是在堅如磐石地維護美國的利益。民進黨當局為了與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戰略同頻共振,大力推動經濟科技“脫陸入美”的舉措越有成效、台灣與美國的經濟科技體系捆綁得越緊,其“掏空”效應就將越嚴重。

  此外,至於台灣自詡的另一個“優質資源”——“民主”,美國就不會在意了。美國可以鼓勵但絕不會“掏空”,不會允許台灣的“民主”分子、“台獨”分子到美國本土來搗亂。更重要的是,把“台式民主”留在台灣,可以為統一後的中國製造麻煩,正如英國當年在香港埋下的“民主定時炸彈”一樣。如此便構成美國應對統一後中國的新“以台制華”戰略之一環——製造美麗島“美麗的風景線”,代價是台灣民眾的和平、穩定、和諧、發展的生活。這才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真正內涵。

  四、排除美國因素讓兩岸行穩致遠重在把握大勢

  不要幻想在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框架內找到“台獨”分裂、台灣安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而是應在中華民族復興、兩岸必然統一的大勢下追求台海和平穩定、台灣民眾利益最大化。政治上,要與美國的價值觀聯盟保持距離,美對華戰略競爭價值觀聯盟不是“護台保民”價值聯盟,不要自欺欺人;經濟上要持續以發揮兩岸優勢互補的特殊優勢為基本依託,拒絕“脫鉤遠陸”,台灣經濟與美對華戰略競爭體系捆綁得越緊,付出的代價就越大、被套得越牢固、被掏得越空;涉外上依託中國大陸走向世界,而不是通過美國走向世界,後者短多長空,這條路必將在未來中美實力地位轉換進程中越走越窄;軍事上要重建兩岸互信、達成“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共識,不要與自己的同胞為敵、與美國為友,處心積慮與美對華軍事戰略接軌、擠美遏華戰爭列車,就是與中國人民為敵,衹能導致台灣問題加速解決;社會上,要繼續推進兩岸人民之間交流交往,諸如設置“國安五法”“反滲透法”、針對反“獨”促統人士選擇性執法這樣的行徑,衹能培植兩岸敵意、激發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

  當前,民進黨當局與美國聯手把俄烏衝突與台灣問題掛鉤運作,是在極其危險地“玩火”。美國固然有一種戰略衝動,就是把俄烏衝突與台灣問題掛鉤操作,把對烏克蘭問題的戰略操縱經驗和戰略遺產用在台海方向,這同樣是在“玩火”,必然以失敗告終,台灣某些人不要天真。回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美冷戰時期,美國所支持的中國國內政治勢力沒有一個取得勝利;觀察當今世界美國所插手的熱點和戰點問題,從阿富汗、伊拉克,到敘利亞、埃及,美國遺留的可謂一地雞毛,這一長串以失敗而告終的戰略遺產中的失敗方,亦都是美著力支持的對象。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美國選擇支持對象的標準不是國際公平正義、人類道德良知、主流民心民意以及歷史發展大勢所向,而是美國自身利益最大化所需,難道支持“台獨”分裂勢力會成為例外?民進黨當局配合美國聯動操作俄烏衝突與台灣問題,固然可以吸引美國支持、部分西方國家同情,但更會進一步激發大陸方面的戰略警覺、提前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決心。另方面看,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文件還稱,“我們將永遠願意與我們利益一致的中國合作。我們不能讓分裂我們的分歧阻止我們在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優先事項上先前邁進,為了我們人民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這包括氣候、流行病威脅、防擴散、打擊非法和非法麻醉品、全球糧食危機和宏觀經濟問題。簡而言之,我們將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建設性接觸……因為這直接符合我們的利益。”這就是說,未來衹要中美合作、默契的戰略空間存在,台灣方面就更不要期望美國會為了台灣的利益而與中國大陸隨意徹底攤牌;即便徹底攤牌,美國也會先用台灣試一試!在戰略競爭的邏輯下,美國會不擇手段,從支持台灣、武裝台灣,到拿台灣當“炮灰”、出賣台灣,選項也是全頻譜覆蓋的。

  五、更積極地推進兩岸關係特別是戰略與安全層面議題學術交流是當務之急

  當前,美國在打“台灣牌”對華競爭,民進黨在打“挾美謀獨”牌“攘外安內”。美國宣示未來10年內“戰勝”中國大陸,國務卿布林肯近來反復宣稱中國大陸將“提前”解決台灣問題,美軍將領頻繁鼓噪解放軍“隨時”可能攻台。台灣“九合一選舉”投票在即,民進黨故伎重演,強打兩岸對抗議題轉移視線;明年,台灣又將進入大選年,民進黨勢必以更高烈度刺激台灣社會“反中抗中”氛圍,以延續政權;台灣當局安全部門負責人陳明通公然宣稱,大陸明年就可能“以戰逼談”。在此嚴峻形勢下,大陸方面通過黨的決議、領導人宣示、白皮書、新聞發佈等渠道反復強調:如果“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這就是說,如果美台一意孤行,新的更大的台海危機在即。美國和台灣當局聳人聽聞的戰爭預警,也應該是其對己方必然打“台灣牌”、“挾美謀獨”將引起的必然後果的預判。而假如台海驚濤駭浪、空前兇險可期,不但不利於兩岸同胞利益,也將給地區和平穩定造成重大威脅。

  中國大陸方面直到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仍然重申堅持和平統一政策,“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促進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摘自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兩岸關係好,往往經濟、科技、文化、民間議題唱主角;兩岸關係惡化,戰略與安全議題的重要性勢必突出出來。當前,兩岸官方交流因民進黨堅持“台獨”分裂立場而中斷,兩岸之間的多層面的學術交流便顯得難能可貴了,現在確實到了讓兩岸戰略與安全專家進行戰略思考、增進瞭解的時候了。否則的話,兩岸關係危矣!

  兩岸之間這方面可交流的議題很多,關鍵在重建互信。亟待交流的議題如:美國對華戰略競爭體系中台灣的角色與損益評估、台海軍事對峙與危機態勢如何降溫、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也可以走間接路線,先談軍事歷史議題,如兩岸在朝鮮戰爭、大陸歷次對外自衛反擊戰、越南戰爭以及冷戰後美國所發動的各次戰爭中的互動關係,以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兩岸嚴重軍事對峙與衝突歷史等,總結共同的經驗教訓。還可以交流兩岸共同保衛中華民族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華傳統武德與當代兩岸中國軍人的使命擔當、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中的兩岸軍事角色,甚至“一國兩制”中台灣地區的軍事安排等議題,營造氛圍。通過這樣的學術交流,可以增進兩岸戰略與軍事層面人員的相互瞭解和理解,培植共識和合作。歷來風水輪流轉,“台獨”分裂勢力和民進黨不可能永遠執政、永遠囂張、永遠欺騙,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平統一的氛圍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濃厚起來,並使現在看來可能多少還有些不可思議的議題登上兩岸交流的大雅之堂。

  穩定台海局勢,需要穩定中美關係。改善中美關係、建立可靠“戰略護欄”,也可以從台灣問題做起。台灣問題雖然是可以導致中美全頻譜矛盾、衝突、對抗的問題,也是可以牽動中美關係全頻譜改善的問題,台灣地區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台灣學者更可以起到建設性作用,並給兩岸關係增添穩定因素。根本的一條,就是深刻認識盲從美國對台灣短多長空的戰略後果,告知美國中國的底線,勸誡美國真正為地區與世界和平發展、為他們所說的台灣民眾安全福祉考量,降低大打“台灣牌”的戰略衝動,放手讓兩岸中國人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衹要美國撒手,台灣問題和平解決哪怕是晚一些解決的可能性更大。時間並非驗收兩岸統一工程品質的首要標準,心靈契合才是第一位的。

  註釋:

  ①克勞賽維茨《戰爭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解放軍出版社,1964年2月,第一版,P50。

  ②《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P479。

  ③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第四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P507-508。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12月號,總第300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