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信辦主任魯煒:網聚正能量 共築中國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31 10:07:54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魯煒致辭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今天在河南鄭州舉行。本屆論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網聚正能量,共築中國夢”主題,共商中國互聯網發展大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以下是講話全文:

  網聚正能量 共築中國夢

  ——在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13年10月30日)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主任 魯 煒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相聚在中原文化重鎮鄭州,舉行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共商網絡媒體發展大計。這是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此,我代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作為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年度盛會,至今已經走過十三個年頭。十三年來,論壇在凝聚業界共識、加強學術研究、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網絡媒體共謀發展的重要平台。歷屆論壇的主題和內容,不僅深刻反映著中國網絡媒體的發展軌跡,也指引著未來的前進方向。

  本次論壇以“網聚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緊扣發展方向,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群眾心聲。對於網絡內容建設來講,正能量是總要求,中國夢是主旋律。網聚正能量,就要緊緊圍繞中國夢,用 13億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最大限度地凝聚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讓我們的網絡空間充滿雨露陽光;共築中國夢,就要不斷激發正能量、傳遞正能量、匯聚正能量,不斷鞏固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正能量,來自於人民群眾,來自於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來自於人民火熱的生活,來自於人民生動的實踐和偉大的創造。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人民對國家富強的憧憬,是人民對民族振興的追求,是人民對個人幸福的向往。中國夢不是空洞的口號,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堅定的信念,是務實的行動,歸根到底要靠億萬人民共同鑄就。互聯網作為新形勢下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重要紐帶、服務群眾的重要平台,要把百姓尋夢的故事講述出來,把百姓追夢的奮鬥展示出來,把百姓圓夢的力量匯聚起來,這就是網聚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的根本要義。


  我這裡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昨天晚上網上有傳播,但是還沒有真正達到網聚的效果。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等都有報道。講的是湖南臨澧縣一對父子追夢的故事。這是一對農民父子。父親叫沈克泉,兒子叫沈昌健。父親在35年前偶然發現有三棵長勢非常好的油菜花,他判斷為很難得的育種材料,從此立下了夢想,把這三棵油菜花進行雜交培育,發誓不成功就不刮胡子,結果一直到去世還沒有成功。彌留之際,父親把兒子叫到床邊,說“油菜花的夢想我們父子要共同地去奮鬥,去實現。”兒子接過父親的草帽,一頭扎進田裡進行科研,一家人砸鍋賣鐵、傾家蕩產不放棄,35年追尋夢想,經過一千多次試驗,寫了23本油菜花的日記,終於培育出了產量高、油質好的優質油菜花,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這一對農民父子的追夢經歷、追夢故事就是我們網聚正能量的典範案例,遺憾的是在網上還沒有成為網聚正能量的力量。今天會議之後,我期待著各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都去湖南追尋這對父子,把他們尋夢的故事講述出來,把他們追夢的奮鬥展示出來,把他們圓夢的力量匯聚起來。我期待著,在中國大地上有千千萬萬的沈家父子這樣的追夢故事在網上匯聚,這就是網聚正能量。

  幾個月以來,我們在網上大力開展中國夢主題宣傳活動,大力推進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打擊網絡謠言等專項行動,各地各有關部門一起動手、齊抓共管,主流新聞網站率先帶頭、引領示範,重點商業網站緊密配合、積極呼應,廣大網民踴躍參與、真誠互動,網絡空間霧霾漸散、晴空初現,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要繼續發揮廣大網民的主體作用,發揮網絡媒體的帶頭作用,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逐步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實現這一目標,要重點建設為民、文明、誠信、法治、安全、創新的網絡空間。

  一是為民的網絡空間。網民來自群眾,群眾上了網,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延伸到網上。服務好6億網民,是新形勢下走好群眾路線的題中之義,也是建好網絡空間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通過互聯網聽民意,充分尊重那些直截了當甚至有些尖銳的聲音,真誠主動地問政於網民、問需於網民、問計於網民,推動政務信息公開,有效改變政令不暢的“堰塞湖”現象;要通過互聯網集民智,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把人民群眾的呼聲融入黨委政府的決策之中;要通過互聯網惠民生,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快捷、更便利、更安全的信息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過互聯網暖民心,堅持網上有互動、網下有行動,使群眾的利益關切說了有人聽、聽了有人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更好地把黨的主張和網民心聲統一起來,讓互聯網真正成為黨委政府了解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新途徑。

  二是文明的網絡空間。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千年傳承的道德標準和禮儀規範,不僅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滋養了我們的民族根、孕育了我們的民族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無論是對於國家、民族還是個人,無論是對於歷史、現在還是未來,都要守住文明的根、文明的魂,都不能丟了世代傳承的優良品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在我們這個以文明著稱的國度,如果網絡空間充斥著低俗、色情、粗野、暴力,就會嚴重損害中華民族的良好形象,極大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斷送中華民族的千年文脈,毀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要堅守“七條底線”,正如一位名為“道德網”的網友所言,“七條底線”不等於網絡文明,與網絡美德、人間美德的巍巍高山和遼闊大海相比,它們只是網絡空間的地板、階梯、道路和海平面,然而正是有了這些堅實的地基和階梯,我們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高山之巔順利登攀。我們必須從今天做起,從我做起,在網絡空間倡導文明風尚,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彰顯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展示平凡人的善行義舉,展示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展示當代中國的文明風貌,將網絡空間建設成為崇德向善、文明有禮、溫暖人心的精神家園。

  三是誠信的網絡空間。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沒有誠信的網絡是沒有生命力的,不講誠信的網絡無異於“自毀長城”。當今世界,任何人都不願生活在一個謊言泛濫、謠言四起的空間裡。網絡謠言等失信行為的存在,像病毒一樣侵蝕著網絡的肌體,成為人人痛恨的公害。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理,就會導致“破窗效應”,就會在網絡空間泛濫成災,最終危害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一個網民都要把誠信上網作為行為準則,對自己的發聲負責,自覺做到有“謠”不信、有“謠”不傳、有“謠”共伐,讓失信行為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團結網絡名人、網絡“大V”,鼓勵他們發揮社會正能量,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到自尊自愛,切莫成為“大謠”。要大力弘揚誠信美德,強化“以守信為榮、以失信為恥”的價值導向,建立並完善網絡空間的誠信體系,對於那些惡意製造、散布謠言的行為,堅決予以遏制和打擊,共同鑄就誠信的網絡空間。

  四是法治的網絡空間。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上的事都是網下人幹的,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民不是“化外之民”,遵守法律是基本準則,底線不可逾越,一切觸犯法律的行為都將受到懲治。我們越追求自由,就越需要秩序;我們越追求開放,就越需要法治。依法治理互聯網,是世界各國的通行慣例和普遍共識,任何國家都不會縱容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最近“兩高”出台了關於打擊網絡謠言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司法解釋,有力彰顯了我們依法治網的堅定決心。我們要加快完善網絡法律法規,堅決打擊網絡犯罪,特別是要大力鏟除網絡敲詐、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等“毒瘤”,加強網站自律和網民自律,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讓網絡管理、網絡運用、網絡服務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五是安全的網絡空間。安全是互聯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當前,網絡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問題,關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中國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面臨著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黑客攻擊、傳播病毒、竊取信息、侵犯隱私等行為暗流湧動,廣大網民對信息安全的呼聲十分強烈。我們要把安全作為網絡空間的“生命線”,大力維護數據安全、技術安全、應用安全、渠道安全,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完善安全防控體系,築牢“堤壩”,把好“關口”,堵住“後門”。新技術的應用如同新車出庫,要“配好刹車再上路”。在網絡空間我們同樣要尊重公民的隱私權,加大網上個人信息保護力度,提高公民信息安全意識,營造安全、穩定、可靠、有序的網絡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