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義虎:推動形成“兩岸同屬一中”新共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07-30 11:38:33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29日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專題研討會上表示,推動促成“兩岸同屬一中”新共識,是提升兩岸政治互信水平的最佳選擇。 

  中國台灣網消息,李義虎認為,“兩岸同屬一中”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最新突破,比“九二共識”帶有更高的政治意涵,也是兩岸在“九二共識”之後可能形成的一個更明晰的“共識”。而且與“九二共識”相比,“兩岸同屬一中”是“強共識”,而非前者那樣的“弱共識”。“兩岸同屬一中”,今後將成為維護兩岸和平,促成台海穩定,推動共同發展的政治基礎。 

  李義虎表示,目前,具備了四個有利因素,能夠有力推進“兩岸同屬一中”成為兩岸間的新共識。 

  第一,符合雙方的憲制性規定。按照雙方的憲制性規定,公開宣示“兩岸同屬一中”沒有任何法律性障礙,相反卻有將其政策化的法律條件。“兩岸同屬一中”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階段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形式,符合我《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 

  第二,具備一定的社會條件和輿情氛圍。馬英九年初勝選連任,同時國民黨拿下64席“立委”,國民黨仍然延續“全面執政”,這成為提升兩岸政治互信基礎的機會之窗。選舉結果顯示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成“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和平紅利”的社會氛圍,讓“激進台獨”失去了市場。 

  第三,符合和平發展階段的規律和特點,具有現實的生命力。“兩岸同屬一中”比較符合和平發展階段的特點,這主要在於它可以使台灣方面在獲得經濟好處的同時感受到政治相處的平等,易於消除台灣民眾“被統一”的心態。 

  第四,國際認可度較高。國際社會對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表示歡迎,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也深表贊同,並且對於“兩岸同屬一中”也有較高的認可度。如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對穩定台海和亞太地區局勢繼續產生積極影響,國際社會的支持度還可能上升。

  李義虎最後表示,“兩岸同屬一中”被視為兩岸間“最大公約數”,是兩岸政治互信基礎提升的重要標誌。未來無論是“國際空間”問題,還是軍事安全互信問題,都不是經濟類議題而是政治性議題,也不可能在ECFA框架下去解決。從某種意義上講,兩岸關係的再發展依賴的不是新功能主義的“外溢”效果,而恰恰是陷於問題困境時的倒逼機制,此時,“兩岸同屬一中”將顯示出它可以打通任督二脈的重要價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