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時代對台統戰思維芻議
http://www.CRNTT.com   2020-11-09 17:36:04


 
  三、運用辯證、全面的對台統戰思維研析判斷台海局勢

  一是如何評估與判斷對台統戰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嚴重惡化,台海形勢呈現“嚴峻複雜”的態勢,並且充滿風險與挑戰。美國等外部勢力插手台灣問題,更使得台海形勢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持續增長,潛在的風險度與危機度甚高。分析其主要原因:⑴民進黨“倚美謀獨”;美國“以台制華”,美、台戰略上互相配合。⑵美、台政治上共同“反共”,經濟上都想著要與我“脫鉤”,雙方勾連,做法趨同,企圖一致。⑶美國選舉打“反中牌”、“台灣牌”、“香港牌”、台灣地區選舉也打“反中、仇陸、抗陸牌”、“香港牌”,手法同出一轍。判斷當前“嚴峻複雜”形勢的走向與結果?筆者認為,大陸主導、主控台海大局,對台戰略與策略運行得體,美、台企圖未能如願以償;美國與台灣勾連對抗中國大陸,圖謀與中國大陸“脫鉤”,這是一廂情願,由不得美、台當局說了算;美國“反中牌”與台灣“抗陸牌”,的確已經嚴重衝擊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但結局會是搬起石頭砸到自己腳。因此,形勢越“嚴峻複雜”,我們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與冷靜,越是要保持定力與耐力。

  二是如何評估與判斷台灣社會、政治結構與發展趨向?台灣人口結構有1945年前移民的“本省人”,有隨國民黨軍隊入台的“外省人”,有兩岸婚姻及外籍人士“新移民”及少部分“原住民”。簡單劃分,台灣社會大致可分為“大資產階級、白領藍領、青年學生、農漁民”四個階層。由於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台灣外省與本省人(族群矛盾)”、“本土與外來政權”、“統一與台獨”的三大社會矛盾,十分明顯。而取消“戒嚴”後,台灣實行“多黨制”,政黨操作“三大矛盾”,政治選舉將所謂“中華民國”的“主權、治權、政權”捆綁,逐漸形成了政黨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尖銳對立,貧富差距與財團的階級對立,兩岸關係與政治認同的對立。民進黨為了政黨及政客利益,為了在島內能長期執政,不擇手段打擊國民黨,“抹紅”國民黨,冠上“親中賣台”的帽子。國民黨被“汙名化”為中共的“代言人”或“同路人”,國民黨自己也說不清,道不白,久而久之“積非成是”。遺憾的是,如今國民黨的未來方向不明,路線紛爭不斷,失去民心,如棄守原有的兩岸政策與立場,“拿香跟拜”、“與綠同道”,其結局不僅傷及兩岸關係,而且很難斷定國民黨是否能夠東山再起。因此,要認清島內社會、政治現實,還要掌握瞬息萬變的新情況、新趨勢。

  三是如何評估與判斷對台統戰工作中的台灣新民意?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兩岸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台灣主流民意希望“求和、求利、求發展”。2016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灣新民意突出地趨向“要和不要統”。“要和”比較容易理解,台灣民眾沒有多少人敢為“台獨”而戰,包括“台獨”分子。兵戎相見,同胞相殘,血流成河,是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所不樂見的。“不要統”就比較複雜,有歷史上的種種內外因素,有現實誤讀大陸原因,有台灣政黨政客操控。客觀辯證地分析,這種“不要統”不能簡單定論就是要“台獨”。現在民進黨自以為全面執政,洋洋得意,自恃蔡英文有817萬票,自我膨脹,忘乎所以。但客觀分折,民進黨在台灣有那麼大的魅力嗎?民進黨施政得到絕大多數民眾擁護、支持嗎?藍、綠政黨票得票率相差無幾怎麼算?韓國瑜獲得500多萬票支持怎麼算?藍營取得15個地方縣市長席位怎麼算?因此,簡單地把投給民進黨選票的人都劃為“台獨”分子,不符合事實。

  四、運用辯證、全面的對台統戰思維指導對台工作實踐

  一是如何開展對台政黨統戰工作?

  3000多年前的遠古時代,周文王姬昌想要滅商,開始與各地諸侯“邦國”建立統一戰線,爭取“左、中、右”派人馬,積蓄力量,最終由兒子周武王姬發與紂王決戰,經“牧野之戰”成功滅商。毛澤東所著《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開頭一句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⑩正確的統戰思維在政黨工作中,應該“分清敵友”。島內統派受打壓,生存極困,空間極小。針對島內不同政黨,採取不同策略,團結支持統派,打擊分化獨派。在島內豎起“反獨促統”的旗幟是關鍵,尤其需要積極支持統派,爭取、引導、團結大多數“中間派”站出來。歷史的經驗證明,統戰對象應不分顏色或陣營。

  二是如何客觀明理對台統戰宣傳?

  兩岸輿論鬥爭,服務於政治鬥爭,由來已久,針鋒相對。大陸對台宣傳,應抓住問題的要害,擺事實,講道理,把“汙名化”或“顛倒”的事實顛倒過來,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無須“扣帽子、打棒子”、大批判、冷嘲熱諷,或空洞的大道理,口號式的語言,情緒性的對抗,那樣不但沒有正面效果,相反授人以柄,引發反彈。對台統戰宣傳主軸:旗幟鮮明地宣傳港澳“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堅持不懈地提高唱響海外“反獨促統”聲量;推心置腹地表達深化兩岸“心靈契合”。新時代對台統戰思維在宣傳上,要強調“多元性”“廣泛性”“柔和性”,並上升為一門藝術性的學科,善於運用辯證思維,提高把握大局全局的能力。實際操作運作中,注重內涵與實效,利用“網絡統戰”新手段,發揮現代互聯網作用,達到“入耳、入腦、入心”。對民間發生無原則性的事,媒體不必過度反應或糾纏,不必“針尖對麥芒”。

  三是如何展開對台統戰的“民主協商”?

  人所皆知,解決台灣問題的兩個主要方式:即“武統”並實行“一國一制”,“和統”並實行“一國兩制”。如果採取後者,兩岸“民主協商”不可迴避。在對台統戰思維中,首先要認識兩岸“民主協商”是實現國家和平統一進程中的必然階段。雙方本著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通過“民主協商”,凝聚智慧,發揮創意,互諒互讓,聚同化異。第二,“民主協商”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對立”、以“雙贏取代零和”。習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發出鄭重倡議,“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⑪第三,“民主協商”須把握“原則與包容”,體現“民主與平等”。“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著辦”,⑫大陸不會強加於人。

  四是如何拓展對台統戰的“聚同化異”?

  對台統戰的載體,離不開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平台,目的是“融合、化異”。“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⑬“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兩岸同胞要交流互鑒、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⑭兩岸“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⑮在對台統戰思維中,目前特別要關注兩岸交流可能因人為政治影響和外部勢力干擾而出現的“逆流”。“台海動盪緊張,兩岸衝突對抗,民眾深受其害;走和平發展之路,謀互利雙贏之道,利在兩岸當下,功在民族千秋”。⑯

  總而言之,新時代要以唯物辯證法統領對台統戰思維,要以高超的政治藝術操作處理對台實務,要學習掌握統戰規律、堅持政治原則、講究科學方法:⑴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尊重包容差異,海納百川,廣泛交友,贏得人心。⑵善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就是依靠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手段解決矛盾,是典型的“統戰思維”。⑶善於謀取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因此,面對複雜嚴峻的台海局勢和外部勢力挑釁,要重視“統戰思維”,培養“統戰思維”,善用“統戰思維”。秉持“凝聚人心、共謀雙贏”的統戰思維與理念,做好各領域的對台工作。

  注釋:

  ①習近平:《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7.11第二卷第304頁。

  ②③毛澤東:《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2007.6.1,引用日期2020.8.13。

  ④習近平:《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2013.12.26,引用日期2020.8.13。

  ⑤習近平:《深刻認識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的重大意義》,2015年5月18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556頁。

  ⑥習近平:《中共十九大報告》“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人民網,2017.10.18,引用日期2020.8.13。

  ⑦列寧:論統一戰線,百度文庫,上海財經大學統戰部網頁,2016.11.11,發佈引用日期2020.8.14。

  ⑧《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2020.7.30,引用日期2020.8.14。

  ⑨習近平:在巴厘島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講話,2013.10.6,引用日期2020.8.15。

  ⑩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百度文庫,京網文{2013}0934-983,引用日期2020.8.15。

  ⑪⑫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2019.1.2,引用日期2020.8.15。

  ⑬⑮習近平:《在北京會見朱立倫時講話》,新華網2015.5.4,引用日期2020.8.15。

  ⑯習近平:《在新加坡會見馬英九時講話》,新華網2015.11.7,引用日期2020.8.15。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10月號,總第274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