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 
袁隆平:「轉基因」不可一概而論 「超級稻」尚有巨大潛力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袁隆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31 14:58:58  


  中評社訊╱題:「轉基因」不可一概而論 「超級稻」尚有巨大潛力--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袁隆平,中評社記者:王平(香港)

  很多年來,人們都對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養活更多民眾的袁隆平抱有一份由衷的敬佩。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袁隆平的成就不僅給人口龐大的中國人提供了更多的糧食,也在持續破解著西方人發出的“誰來養活中國人”的驚呼。記者此次有幸在兩會期間“堵”到了這位首屆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請他就超級水稻的未來、轉基因的影響、對其它超級作物研究的啓示、後繼人才的問題,回答了本刊記者的問題。

  在此訪問之後不久,喜聞早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又成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本刊特此表示祝賀。

  轉基因種類與途徑不同
  不可一概而論加以反對

  記者:對於轉基因作物,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您覺得超級稻採用轉基因技術,應該怎麽看待?

  袁隆平:對於轉基因作物,不能一概而論。轉基因肯定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是現在搞的轉基因多半是抗病、抗蟲的轉基因,其中有一種叫“毒蛋白”(BPG)。蟲吃了毒蛋白就要死了,我們人就怕--這個毒蛋白,蟲吃了會死,人吃了會不會糟糕?他們做了試驗,說對人沒有害,但是有心理作用呀。因此國家對這個很慎重,沒有釋放。

  但是有些轉基因,是沒有毒的。比如我們現在搞的轉基因,因為碳三植物和碳四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同,碳四植物的光合效率比碳三植物高百分之三十。水稻和小麥屬於碳三植物,玉米、高粱、甘蔗是碳四植物,我們就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屬於碳三植物的水稻來,把水稻改成“碳四水稻”。玉米能吃呀,從將玉米的基因轉過來,那有甚麼害呢?你可以大膽吃西瓜啦。

  比如已經達到畝級九百公斤的超級稻,就是利用粺草或者叫粺子的基因。稗子是一種草本科的水田裡面最兇猛的雜草,生命力特強;耐旱耐磨耐傷,甚麼都耐,除都除不乾淨。粺子體內有著生命力極強的基因,也屬於碳四植物類。我們就把粺草的DNA 轉到水稻裡面來,也已經轉成功了。

  粺草很多地方都有,南方的種水稻的農民都知道,它的籽也是可以吃的。以前過苦日子的時候,困難時期,粺子也可以吃。我們把粺草的基因拿到水稻裡來,有甚麼關係呢?

  就是對於轉基因呀,你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抗病抗蟲的轉基因,用的是毒蛋白,大家比較耽心。但是玉米的基因、粺草的基因,不帶毒呀,玉米和粺子本身就能吃。

  一期超級稻已大面積推廣
  二期提前達標正在推廣

  記者:大家都知道超級稻大幅提高了畝產,養活了更多的人,目前推廣和進一步提高的前景是甚麼?

  袁隆平:我們超級稻有三個時期,第一期一季稻達到畝產七百公斤,第二期達到八百公斤,第三期間畝產達到九百公斤。

  第一期是從九六年到二零零零年,我們已經在生産上實現了大面積的推廣,去年已經達到了三仟多萬畝。

  這樣講吧,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大概是四百二十多公斤;其中雜交稻是四百七,常規稻三百八。我們的超級稻累計推廣了八千萬畝,去年就有三仟萬畝。第一期超級稻推廣的畝產大約五百五十公斤,因為試驗田和農民自己種的田還是有一定區別。

  第二期的超級稻畝產八百公斤,我們提前在二零零四年實現了農業部的立項指標,今年開始推廣。今年的面積還不大,大概有幾十萬畝。我估計推廣之後,又可以實現畝產大幅上升,大概是六百多公斤。

  試驗田八百公斤,各地的條件千差萬別。有一定的分配區,比如有的在山區,有的在平原;有的在華南,有的在西南;有的在長江流域、有的在珠江流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