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德忠:惟有親身“走過”您才會“珍惜”
http://www.CRNTT.com   2018-05-31 16:39:57


 
  接著2014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擴大辦理“小區居家照護與防災救援協同演練”,由演講廳走入廈門思明小區、由紅十字會工作者走進小區民眾,臨危受命我個人又被賦予帶領閩、台兩岸救災志工及小區民眾擔任演練此重責,這樣的重責及構思訊息傳到台灣網絡族群,每一個人都認為不可思疑,為何兩岸人民可以為“人道救援、民眾安危”共同交心的演練?為何為政者僅是為了自我思維放棄了彼此共同進步合作的契機?

  回憶當時為了精確將主題概念呈現給思明小區民眾及紅十字會各級長官,所以從預演起是一遍又一遍的要求,加上預演時又是細雨綿綿,我們的民眾還疑惑:“下雨天應該停辦!”,那個指揮者好霸氣喔!

  結果演練當天,天氣更是惡劣、刮風下大雨,好似老天在考驗兩岸坎坷的歷史種種。大陸紅會總會郝林娜副會長問:“總幹事可以嗎?”;個人回頭問閩、台兩岸救災志工及小區民眾:“你們可以嗎?”結果是照常進行,演練場景從七樓的危樓、救災志工冒著風雨將受困民眾背負至到安全的底樓,下降到達的刹時、郝林娜會長帶領所有嘉賓、小區民眾不由自主的掌聲如雷響起,演練者感動的眼角流下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這情景不是意味者兩岸透過各種交流期待的目標嗎?只不過這樣的目標都擋不過“海峽論壇”這樣層次的設計,快速累積兩岸人民的情感,有如“風雨生信心”倒吃甘蔗、有效益的推動進一步的論壇。

  回眸一看從當初百思不解;為何要辦理那麼大的“海峽論壇”盛事?為何要擴及大那麼多的組織層級、各行各業、市農工商、老中青不同年齡?甚至由公部門到志工朋友們!這樣的思維從當初大家懷著一顆“疑慮、過來看看及沒有期待的心”,到現今參與過盛事的台灣人們願意放下心“將台灣紅十字人道、志願服務經驗”、“台灣紅十字救災技巧和訓練”及“台灣紅十字長期照顧和小區關懷弱勢”最好的一面分享給我們每一次參與的大陸好朋友,因為我們深入大陸各地區了解建設發展進步、深入探討人民所需了解民生改善、深入擴大對談議題了解言論開放…個人從單純受邀到各省演講對於大陸的認知到參加數屆“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之後認知是截然不同的思維,個人相信“它”是創造時代改善兩岸互動最好藥方之一。

  所以我了解“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是為了兩岸互動互相認知、漸而化開彼此的歧見,而花費心思擴大舉辦。

  回到台灣之後焦慮如何“突破政治、兩岸對立思維枷鎖”,將在大陸所見所聞、進步的事實告訴周遭的好朋友,想盡辦法拉近兩岸認知的隔閡及不必要的誤導,創造兩岸更好的共同未來。

  就個人見解且身為“紅十字會人”不會官樣文章、也不喜造本宣科,從2011年福建省紅十字會啟動第一屆海峽兩岸博愛論壇起,個人受邀參與盛會,礙於職務及當年業務繁重沒辦法出席,另派本會救難隊隊長張洪誠先生出席,這一個志工對於紅十字人道志業投入的熱誠是無庸置疑。但對於大陸的認知受限於家族政治影響,所以“逢陸必有猜忌”。因緣的參與、讓他見識到大陸同儕、同企業經商朋友這一方面的進步,更在參訪中之見識到來自四面八方各種不同層級、不同行業之與會來賓,大肆擴談、毫無拘限探討不同的議題並提出見解,如此情景和他在台灣所聽“沒有言論自由、經濟落後…….等言論”所聞截然不同。論壇結束回台後除了不再散播大陸不具事實話題外,另外會主動分享在論壇期間所見所聞及進步的事務。

  這樣“事半功倍”做為雷同 (1991年)五月大陸安徽、江蘇各省發生嚴重水患。在一千多萬的大陸災胞等待救援之際,台灣同胞主動伸出援手,一共捐助了一億八千萬美元,當時大陸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柏秋女士在圓山飯店舉行答謝台灣同胞及社會各界捐款的救災茶會。當中她強調:“人道永遠超越政治。”兩岸交流不會受到任何事情的影響。緊接著1999年台灣9·21地震時,大陸對台灣的捐款數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台灣向災區的捐贈數額也超過10億元人民幣。這些捐款,多通過兩岸紅十字會相互交接。單純從數額上來看,捐款當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含在捐款理的關懷和愛心,毋庸置疑是將“血濃於水”具體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