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歐班列將助推中國平衡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2-15 00:02:06


  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今年1月29日,隨著中歐班列X8086/5次從成都站開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貨值達2400億美元。近年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穩步遞增,貨物品類日漸豐富,開行範圍持續擴大,目前已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而國內城市在2019年就已達62個。這一運輸大動脈為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數據。最早的中歐班列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開行的是營滿歐班列(營口—滿洲里—歐洲)。此後則是2011年開始運行的渝新歐(重慶—阿拉山口—德國杜伊斯堡)班列。但起步之初中歐班列經營狀況乏善可陳,2013年全年只開了80列。此後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很快就帶火了中歐班列,2017年已猛增到3673列。

  早在上世紀初,西伯利亞鐵路開通後不久,連接歐亞的鐵路運輸就已出現。當時中國境內的東清鐵路曾是其運輸網路的一部分,並帶動了哈爾濱等沿線節點城市的建設和繁榮。二戰以後,利用西伯利亞鐵路以及與其相連的歐洲各國鐵路開展的歐亞大陸橋運輸,一度成為亞洲與歐洲之間重要的國際運輸通道之一,當時尤其受到日本企業的青睞。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蘭新鐵路延伸至阿拉山口,與哈薩克鐵路相連。這標誌著新一條歐亞大陸橋的建成,此後自連雲港、青島港或天津港開往中亞和歐洲的大陸橋運輸開始運營。但此前的大陸橋運輸大多是有貨則開、無貨則停、途中多次再編組的運輸方式,無法滿足貨主企業的時效要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開往歐洲的中歐班列有了飛躍發展,新線路的開通常常見諸報端,如今的中歐班列可謂遍地開花。目前全國開通中歐班列城市38個,連接歐洲及中亞城市36個。

  中共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6年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以來,通過陸續實施霍爾果斯、阿拉山口、二連浩特、滿洲里等口岸站擴能改造工程,啟動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城市樞紐節點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中歐班列的口岸和通道運輸能力有效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