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廣東“追龍” 成果重溫鄧公南巡講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5 10:12:42


資料圖:游客在深圳參觀鄧小平畫像。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美國《僑報》1月4日載文《從廣東“追龍” 成果重溫鄧公南巡講話》,摘要如下:

  廣東省發改委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預計2013年廣東GDP增長將達8.5%,將成為中國首個GDP突破6萬億元的省份,也將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世界排名第16的國家印尼,距離排名世界第15位的韓國(2012年為1.13萬億美元)僅有一步之遙。
 
  這意味著,廣東不辱使命,基本實現了“爭取用20年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的目標。追趕“亞洲四小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92年賦予廣東的歷史使命。鄧小平在著名的南巡講話中提到:“廣東在改革開放中起了龍頭的作用,今後還要繼續發揮龍頭的作用。廣東要上幾個台階,爭取用20年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
 
  20年來,廣東“追龍”的步伐毫不停歇,一路超車——1998年,廣東GDP達到1030億美元,超過新加坡的828億美元。2003年,廣東GDP達到1914億美元,超過香港的1585億美元。2007年,廣東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台灣的3766億美元。而現在,廣東已經緊緊“咬住”了四小龍裡面的龍頭老大韓國,超車只是時間問題。
 
  廣東“追龍”的事例,可以看做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解讀廣東“追龍”經驗,最重要的一點,是市場經濟的勝利。事實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概念和廣東追趕四小龍的目標,都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提出的。尊重市場,而不是由政府來主導經濟發展,是廣東經濟迅速騰飛的基礎,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廣東的民營經濟活力一直領跑全國,民間投資與民營經濟一直是廣東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華為、騰訊等大型企業在廣東這片熱土崛起,也有其必然性。
 
  廣東成功“追龍”,另外一個核心要素是開放——如果說中國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大贏家,那麼,廣東則可以稱得上贏家之中的贏家,2013年,廣東進出口總額也將與GDP一道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簡而言之,廣東成功“追龍”的原因只有四個字“改革開放”——尊重市場、放手發展市場經濟是為“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大力發展國際經貿關係,是為“開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