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生產率下滑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4 10:33:46


 
  伍曉鷹表示,嚴重的數據問題並不令人意外地妨礙了對中國生產率情況的正確衡量,從而導致對生產率的估計出現了很大的矛盾之處。

  伍曉鷹認為最近幾年推動中國生產率的是投資而非勞動力,效果也不理想。對此朱海濱也表示,中國在急需的結構性改革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正確的看法,但是在落實時卻遇到了挑戰。

  朱海濱寫道,如果中國希望在降低過剩產能的同時又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率,則恢複生產率是關鍵。但是提到結構性改革,他認為,目前的政府經驗有限,並且還面臨著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

  伍曉鷹表示,從歷史角度看,從1957年到現在中國的生產率水平一直起伏較大(他將1957-1965年中央計劃時期描述為生產率的墓地),唯一的主要亮點出現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到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前這段時間。他說,這一時期隨著全球市場擴大,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得到加強。

  伍曉鷹指出,而到了2006年,中國經濟已開始出現過熱現象,這主要是由北京承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帶來的過度投資所致,另外,2008年推出的大規模刺激措施還造成了低效投資和壞賬等問題。

  伍曉鷹在一次采訪中稱,許多曾被視為創造了經濟奇跡的國家都存在以下問題:無法提高生產率,無法順利實施根本性的結構改革,無法擺脫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些國家中就包括阿根廷和智利。

  伍曉鷹寫道,過度建設、產能過剩以及效率低下的國企“進入”民營產業市場,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簡言之,這些研究發現說明,如今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問題是生產率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