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維護國家安全高度保障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6-28 08:24:07


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也要居安思危,清醒認識到保障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糧食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世情國情糧情,確立“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為新發展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韓楊文章介紹,2021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83億噸,連續7年超過6.5億噸,口糧儲備長期保持在70%以上;保持耕地面積19.18億畝,糧食播種面積達17.64億畝,建成高標準農田9億畝左右。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基本實現良種全覆蓋和全程機械化,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10億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夯實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放鬆

  文章分析,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也要居安思危,清醒認識到保障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當前,中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結構性矛盾尚未解決。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加之長期以來世界糧食生產地區不平衡和國家間分配不均,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維護國家安全,保障糧食安全極端重要。著眼中長期,保產能持續增長、保供給精準有效任務艱巨。

  從國內看,中國糧食增產受到資源環境的剛性約束,現有耕地生產壓力較大,水資源分布不均;依靠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產量增速放緩,綠色農產品增效有待提升;以科技創新支撐糧食增產能力不足,尤其是高性能農業機械設備和油飼糧等高產品種育種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農民務農獲得的經營性收入低於工資性收入,種糧獲得的經濟收益低於種植經濟作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民種糧務農積極性;財政支農政策有待完善、支持方式有待優化,農村信貸、保險支農力度尚難以滿足涉農產業發展實際需求;跨區域流通和儲備調控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儲備對糧食供給端的調控空間收窄。

  從國際看,隨著居民膳食結構升級,中國對部分產需有剛性缺口的農產品進口依存度提高、進口來源地趨向集中、進口海運通道相對單一,進口成本增加;中國國際大糧商、跨國農業領軍企業數量較少且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對國際市場糧價定價議價能力不足。

  統籌協調幾對重點關係

  從概念範疇看,糧食的狹義概念是指包括小麥、稻穀、玉米等在內的穀物、豆類和薯類;糧食的廣義概念包括糧、油、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和以這些農產品為原料制成的副食品,是大食物範疇。保障糧食安全,既要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糧食,又要穩定糧食供應,還要確保糧食的可及性、可獲得性、可用性和供給穩定性。保障糧食安全,在供給側,要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穩定增加有效供給;在需求側,要滿足城鄉居民對食物的品質需求、營養需求、健康需求,適應人們膳食結構不斷升級的趨勢,推動供需實現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在新發展階段更好保障糧食安全,應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統籌協調幾對重點關係。

  統籌協調發展與安全的關係。既要抓好糧食生產,又要增強儲備和加工能力,延長糧食產業鏈條,發揮整體效應,確保糧食生產和供應穩定。保障糧食總體安全,夯實安全發展基礎,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統籌協調內部與外部的關係。既要立足國內,統籌優化布局,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又要防範化解國際環境、國際貿易規則等變化給國內糧食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還要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全球農業發展,維護世界糧食安全。

  統籌協調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既要立足當前,解決好糧食供給側的結構性矛盾,又要著眼長遠,把握好中長期糧食需求側的變化,增強供需的適配性、有效性。

  統籌協調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關係。既要考慮糧食在生產、流通、供應等方面面臨的傳統安全問題,又要兼顧國際上糧食能源屬性、金融屬性增強以及地緣政治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