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局中的馬英九何去何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2 14:55:13  


  中評社訊╱題:台灣政局中的馬英九何去何從? 作者:南方(台灣),教育工作者
  
  馬英九的決心擊潰了老國民黨

  馬英九於七月份以壓倒性多數擊敗對手王金平,當選國民黨黨主席,至今不過兩個月。然而,這兩個月之間發生的各種事情,已經使得沈悶已久的台灣政局,吹起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旋風,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黨主席的過程本身就風風雨雨。首先,馬英九宣布參選後,連戰領導的「老國民黨」集團就開始運用各種手法,將馬英九的參選詮釋為「逼宮」,所以不僅延後投票日期,也持續模糊連戰是否有說過自己不再參選這件事情。在這個階段,王金平作為連戰集團的馬前卒,在地方上也發動中南部的國民黨本土派的地方民代持續在國民黨中常會中發言,「擁護」連戰續任國民黨黨主席;同時,也從中南部的民代責任區中發起民眾租遊覽車北上,到國民黨中央黨部進行「擁連」的陳情活動。連戰對於這一切瞭然於胸,但也始終不願意有過度積極的正面回應,唯恐被外界評為「籌安會」。

  後來,連戰正式宣佈不會繼續參選,應該要世代交替了,而王金平也正式投入選舉。雖然馬英九一路民調都領先,但在選舉後期,一度傳出馬英九的選情緊張,王金平快要追過來了。然而,投票的結果顯示,「小馬哥」的魅力無法擋,以超過七成的選票擊敗王金平僅有二成多的選票。連戰領導的以地方派系政治操作與政治利益交換為主流的老國民黨時代正式結束。

  其實,如果回頭看那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連戰不會繼續競選國民黨黨主席,還有為什麼連戰全家會投票給王金平,而不是馬英九?連戰與王金平在國民黨中的政治光譜上,事實上是屬於同一邊的,王金平甚至比連戰更具有對於國民黨或「正藍」路線的忠誠度的爭議性;在另一方面,馬英九對許多事情的態度,與連王均不相同。馬英九堅持自己的政治潔癖路線,雖然在某些情境下不討好,但長久以來,也創出了自己的品牌。自從2000年開始,以繼承李登輝傳統路線為主的連戰與王金平等人主導的國民黨,先是在2000年以超級難看的票數輸給當時高人氣的宋楚瑜,也將國民黨到台灣數十年的基業拱手讓給以台獨為導向的民進黨;接下來,在2004年,雖然連戰與宋楚瑜重新結合,但仍不敵詭詐的民進黨選舉機器無所不用其極的戰略與戰術,還是再度敗下陣來。連續的失敗,其實已經深刻地傷了廣大國民黨黨員與泛藍支持者的內心。也因為如此,連戰、王金平代表的「老國民黨」,已經不受到黨員的信任;加上馬英九與連王的明顯區隔,只要馬硬著頭皮選黨主席,連戰或王金平想要選贏他的機會很小。因此,連戰自知如果又出來選,會選不過馬英九,還不如就支持王金平,屆時再繼續合作或掌控局面便可,免得自己出來選輸,面子上掛不住。
  
  馬英九放手一搏

  馬英九決心選黨主席,事實上是精心計算的結果。馬英九與其他政治人物有許多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有一群「核心幕僚」,提供資訊以協助進行政治決策。選黨主席,而且在連戰、王金平等人還沒想到的情況之下就「提前宣佈」,事實上,就是「逼宮」。馬英九很清楚,如果這次不選,以國民黨系統的慣性來看,王金平這位黨內爭取2008年台灣總統大位聲望居「第二名」的立法院院長,必將循2000年大選前連戰的軌道,由角色類似當時的李登輝的連戰運用各種手法,讓馬英九無法成為總統的正式候選人,或是逼迫他僅擔任王金平的副總統候選人,成為「王馬配」。不讓這個狀況發生的唯一辦法,就是馬英九自己取得黨機器的操控權。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馬英九這類有政治潔癖、閩南語不流利的台灣外省人很不適合出掌複雜不堪的國民黨主席,但他卻堅持出來選的原因,是因爲他沒有退路,只能主動爭取。

  馬英九個人的特質,除了「形象清新」、「政治潔癖」、「個性溫和」、「彬彬有禮」等正面形容詞之外,其餘的幾乎全是負面的。譬如,不論是國民黨黨員、馬英九的支持者、親民黨員,或是民進黨與台聯的綠營支持者,多數人對於馬英九在台北市執政多年以來的政績與危機處理,多有微詞,使得馬英九背負了「軟趴趴」、「沒有魄力」、「護短」、「缺乏霸氣」等負面形象。此外,馬英九不止一次在國民黨中常會等場合提到,國民黨的新生代不要急著接班,因為他這些中生代還有很多優秀人才等,也讓人對於他的年輕化改革形象打上問號。不過,馬英九畢竟是馬英九,台北市發生了那麼多事情,馬英九的處理也多受批評,但他的支持度與在社會各年齡層中的「人氣」,始終居高不下;連最擅於找政治人物麻煩的媒體,對馬英九也都刻意或不經意的手下留情。這種保護「政治稀有動物」的心情,是否能夠撐到2008年,是馬英九最大的挑戰。

  馬英九面臨內外夾擊

  不過,接了國民黨黨機器之後,挑戰其實才開始。馬英九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簡而言之,可以分泛藍內部與泛綠陣營二部分來說明。

  先談泛藍內部的挑戰。所謂禍患起於蕭牆之內,在2004年總統大選之前,泛藍在全台性大選中的票數總和從未輸給泛綠過,但每每協調不成,分散選票,而給泛綠可趁之機。目前泛藍內部挑戰馬英九的勢力相當清楚,就是老主席連戰、立法院長王金平,還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連戰的老勢力事實上尚未完全退出國民黨的決策核心,這由馬英九的副主席人選就可以看得出來。此外,如前所述,王金平與連戰在「抗馬」的立場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連戰的兒子連勝文甚至自己跳下來選中常委,也順利當選,連王集團形成馬英九在中常會中的一股「監督力量」。

  宋楚瑜在馬英九當選台北市市長後,在第一階段,也就是2000年總統大選前,對馬英九是相當不錯的。事實上,雖然當時馬英九在幫連戰輔選,但馬英九的市府團隊中,有許多高層與中層幕僚,在下班後都在宋楚瑜的競選總部活動。不過,當宋楚瑜輸掉2000年總統大選後,便開始將馬英九當成未來阻礙自己有朝一日繼續問鼎總統大位的最大絆腳石。於是,親民黨從上到下,逐漸形成了「反馬」、「倒馬」的論述,馬英九做什麼事情,宋楚瑜本人或是親信的劉文雄、李鴻鈞等立委,都要出來挖苦幾下。這狀況發展到最後的極致,就是宋楚瑜在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的後期,公開發表談話支持王金平,親民黨系統甚至動員支持王金平。不過,選舉的結果會說話。宋楚瑜對於泛藍內部的影響力,也因為這件事情而大打折扣。自從「扁宋會」後,宋楚瑜在泛藍選民心目中的正統形象已經自我摧毀,旗下立委與重要幹部,紛紛投向國民黨。宋楚瑜在台灣政壇的地位,處於急速崩解中。因此,對於馬英九的影響,也日漸削弱。

  泛綠集團向來看得很準,知道誰是真正的對手。2000年大選時,除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那些人之外,大部分的老百姓都知道連戰的支持度是最後一名。所以,泛綠在地方上,對於無法拉來的票,都說服他們投給連戰,使宋楚瑜的票上不去。現在,泛綠集團當然清楚,2008年他們的唯一對手,就是目前泛藍枱面上的政治人物中唯一擊敗過陳水扁的馬英九。泛綠集團的先鋒隊,當然就是馬英九執政的台北市的議會黨團。這些民進黨與台聯的市議員,有系統地,針對馬英九執政的失誤與漏洞,一一提出重擊,希望一鋤一鎚地將馬英九的江山挖掉、擊垮。馬英九當了黨主席後,更沒有時間管理原來就鬆散的市政,因此給予這些市議員更多可趁之機。除此之外,泛綠陣營也由中央執政團隊的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謝長廷等,不斷找馬英九麻煩,讓他做不了事,或是設下圈套讓他跳下去。當然,各種台灣流行的政治談話性節目中的各綠營代表人,更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對馬英九持續進攻。整體而言,這樣的攻勢,不但會持續下去,而且會愈來愈猛烈。

  馬英九的策略與機會

  雖說馬英九有許多問題,但也絕不是省油的燈。馬英九的策略,是自己決定的;但馬英九的機會,有些是老天給的。

  為了對抗國民黨內部的各派勢力,馬英九出了一個險招,就是把塵封已久的「關老爺」關中請了回來,在黨中央實質操盤。關中向來以擅於內部鬥爭聞名,當年與宋楚瑜還有「瑜亮情節」。連戰擔任黨主席後,關中實際上無法掌握太多權力,因此對於連戰的黨務系統心存怨恨。馬英九這招「以老勢力打擊老勢力」的手法,看來雖然令人有些反胃,但就政治現實而言,是一個狠招,而且功能是多面向的。明白「馬團隊」內部的人都知道,馬團隊中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就是現在的副市長金浦聰,以跋扈專斷聞名於外,許多市府內部的首長甚至基層人員,都吃過「貝勒爺」(金浦聰的外號,因為他是滿人)的虧。關中班師回朝,事實上也是馬英九引進另一股勢力牽制金浦聰的方法之一。國民黨最喜歡搞這種讓下面多股勢力相互鬥爭的手法,從孫中山、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連戰一路下來都一樣,跑出去自立家業的宋楚瑜更是箇中翹楚。

  另一方面,宋楚瑜對馬英九的威脅,原來是可以舉足輕重的。不過,宋楚瑜算計過深,卻又操之過急,竟然找陳水扁合作,想要成為眾勢力的交集,再創政治新高峰。「扁宋會」的結果是,陳水扁將宋楚瑜利用完畢後便一腳踢開,而國民黨這下子有了非常正當的理由攻擊宋楚瑜的投機性格。事實上,宋楚瑜的子弟兵們,除了少數幾位因為利害關係,還守在宋楚瑜身邊之外,其他的紛紛轉往國民黨,或私底下與國民黨暗通款曲。宋楚瑜對於馬英九的牽制力量,被宋楚瑜自己給玩完了。最近在軍購議題上,宋楚瑜藉由「發表嚴正聲明」與威脅要提國民黨黨產的追討案,想要引起關注與提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但很殘酷地證明了自己的確已經沒有影響力了!因此,馬英九只要表面上尊宋即可,親民黨的政治人物一個一個會自己靠過來。

  泛綠陣營現在的情形,與前幾年國民黨的情況相當類似,就是家大業大到了可以搞內鬥的程度了。呂秀蓮、謝長廷、游錫堃、蘇貞昌這「四大天王」,每個人都想成為泛綠2008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因此,所有的政治動作都已經展開。最近高雄捷運的泰勞事件,就是一個典型其他勢力想要聯合整謝長廷的局。這幾股民進黨內的勢力內鬥之兇狠,其實改變了一個政治情勢:馬英九面臨各種內外問題後,原來聲勢已經下滑,但由於民進黨內鬥過劇,馬英九問鼎2008年大位的機會,止跌回升的趨勢出現了。

  馬英九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事實上,馬英九是否能在2008年當上台灣的總統,關鍵除了情勢演變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突破自己的框架,將自己的政治版圖往外延伸。馬英九用人,喜歡高學歷的博士或教授等專業人士。不過,靠這些「秀才」想要與民進黨那些「流氓律師」與真正的流氓們對抗,恐怕力有未逮。馬英九應該好好利用黨主席的身份,重新學習當一個真正的台灣政治人,而不要一直堅持「表裡如一」,使得泛藍體系內原來習以為常的派系運作無法繼續活動,最後不是崩解,就是被泛綠收編。馬英九也要突破自己的「經國先生傳人」的心結,大力讓至少陳水扁政權中同樣年輕的新生代就位接班,與老人們共治這個百年大黨,使年輕人感受到跟著馬英九的國民黨,是可能有前途的。馬英九身邊常圍繞著「馬團隊」,使外圍想要接近馬英九的人,不論是知識份子或穿草鞋的地方人士,不得其門而入,或感覺不被重視。這也是馬英九自己要解決的問題。說穿了,馬英九要瞭解,政治不過是高明的騙術,什麼事情都堅持要光明正大,最後政權恐怕還是會落到小人手上的。馬英九,加油!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10月號,總第94期)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