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困境與破局:政治文化視角下台灣統派政黨發展再討論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17:19:00


 
  (四)“一國兩制”的“三個認同”

  近年來,大陸提出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倡議,但蔡英文當局卻將之歪曲為“吞并台灣”、“港澳化”并稱“拒絕一國兩制是台灣最大的共識”。作為“一國兩制”在島內的支持者、擁護者和傳播者,台灣統派政黨需儘快改變當前島內對“一國兩制”的信息封鎖和話語禁忌,加快推進和諧、穩定且有序的兩岸政治協商進程。

  目前來看,台灣統派政黨還未能就“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展開全面闡述,如 “香港模式”對解決台灣問題的適應性,大陸履行承諾的公信力,要“一國兩制”還是“一國良制”,等等。總體而言,台灣統派政黨還沒有發揮出兩岸關係中“關鍵的少數派”作用,真正地把“一國兩制”上升為組織目標和實施綱領,進而完成從國家認同-制度認同-政策認同的觀念形塑。

  因此,台灣統派政黨需要把握好“一國兩制”與解決台灣問題的內在關聯和政策邏輯,“真正去瞭解‘一國兩制’,瞭解其對台灣有什麼好,甚至有什麼不好,都可以提出來討論,把好的留下來,對不好的部分看如何調整”。〔39〕具體而言,這包括了:

  1.闡明“一國兩制”在台灣推行的必要性。即台灣統派政黨需要以個體視角為切入點來說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無疑是創造性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好途徑,對兩岸都有利,對台灣更有利”〔40〕。這不僅關係到“把這一點(一國兩制)對台灣同胞說清楚講明白。作為統派政黨的勞動黨不說,誰來說?”的政治責任〔41〕,更在於存在“祇要台灣人民真正瞭解什麼是“一國兩制”後,最起碼一半會接受”的樂觀預期。

  2.解決“一國兩制”在台灣推行的傳播性。當前島內民衆的“一國兩制”話語恐懼根源於兩岸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政治認知失調,而這需要台灣統派政黨的話語策略調整和宣傳方式改變來予以克服。2010年6月,勞動黨吳榮元主席聯合島內19個政黨或團體共同發起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開創了以社會運動傳播“一國兩制”的創新嘗試。今後應鼓勵台灣統派政黨求新求變,儘量讓更多的台灣民衆明白:真正能讓台灣“維持現狀”的做法,就是和大陸完成“一國兩制”談判。

  四、結語

  台灣統派政黨是當代中國政治體系的構成要素和聯繫節點,同時面臨著大陸和台灣兩個政治板塊的擠壓、碰撞及衝擊。它的微妙之處在於政黨宗旨及綱領目標與大陸的政策意圖及觀念形態若合符節,但在組織架構和運行方式卻要服從台灣地區的憲制規章的邏輯設定及實踐要求。這種“頭過身不過”的存在方式造成了該類政黨的政治文化大多處於十字交叉的選擇路口:要麼放棄體制內路綫成為真正的“中共同路人”;要麼修正“統派”意識來滿足“生存第一”的選舉考量。今後大陸的對台統戰工作應該幫助台灣統派政黨認清形勢,增強他們的政治認知、情感乃至價值觀對島內選舉文化的“免疫力”,儘快促成其成為“棄藍厭綠”且願“扛紅旗”的政治團體。

  注釋:

  〔1〕戚嘉林:台灣統派在新形勢下的歷史任務[J].中國評論.2019(254)2。

  〔2〕黃國昌: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M],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12月版,第55頁。

  〔3〕劉國深等著:台灣政治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3頁。

  〔4〕王先偉:民進黨政黨文化的表現、成因及趨勢,閩台關係研究[J],2021(01)。

  〔5〕章念馳:因陳映真而想起的…….上海文學[J],2017(05),第86頁。

  〔6〕章念馳:因陳映真而想起的…….上海文學[J],2017(05),第88頁。

  〔7〕劉國深:台灣政治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頁。

  〔8〕劉國深:台灣政治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6頁。

  〔9〕王先偉:民進黨政黨文化的表現、成因及趨勢,閩台關係研究[J],2021年第1期。

  〔10〕謝郁、劉佳雁:台灣當局“去中國化”的實質與危害,統一論壇[J],2002年第2期。

  〔11〕郝時遠:台灣的“族群”與“族群政治”析論,中國社會科學[J],2004年第2期。

  〔12〕Hau Caroline, "Becoming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n Peter J.Katzenstein,ed., Sinic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hina,New Yok:Routledge,2012,pp.175-206.

  〔13〕[新加坡]劉宏:中國崛起時代的東南亞華僑華人社會:變遷與挑戰,東南亞研究[J],2012年第6期。

  〔14〕張文生:從第三屆“立委”選舉比較台灣三黨選舉行為,台灣研究集刊[J],1996年第1期。

  〔15〕陳孔立:新黨的國家認同.台灣研究集刊[J],1998,(3)。

  〔16〕許歷農:我為什麼以前反共現在促統,中評網,2017-9-4/2020-11-30。

  〔17〕“新形勢下台灣統派發展”的網絡訪談,訪談人:胡燕,訪談時間2020年5月。

  〔18〕王鶴亭:兩岸政治定位的分歧處理及建議,台灣研究集刊[J]:2009年第2期。

  〔19〕彭懷恩著:中國政治文化的轉型[M],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168頁。

  〔20〕謝長廷著:謝長廷新文化教室[M],台灣月旦出版公司,1995年6月版,第17頁。

  〔21〕劉國深等著:台灣政治概論[M],九州出版社。

  〔22〕王曉波:《台灣本土運動的異化——評陳昭瑛〈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J],1995。

  〔23〕台灣《聯合報》,1995年12月23日。

  〔24〕劉國深等著:台灣政治概論[M],九州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25頁。

  〔25〕新聞報道:和統保台 要與台灣接地氣,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70821000316-260509?chdtv.2017-8-21/2020-12-20

  〔26〕郝幸艶:以史論政:王曉波的日據台灣抗日歷史論述與政治訴求.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19年11月第42卷(第6期)。

  〔27〕對新黨人士的訪談資料。

  〔28〕劉國深等著:台灣政治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第54頁。

  〔29〕勞動黨簡介[EB/01]。勞動黨主頁,http://laborparty.tw/node/17,2020-3-18

  〔30〕劉國深等著:台灣政治概論[M],九州出版社,第5頁。

  〔31〕王曉波:實現對蔣渭水先生在天之靈的承諾——《蔣渭水全集》編後記[J],海峽評論,1998(94)。

  〔32〕新黨政策委員會,新黨白皮書[M],1995年。

  〔33〕廖雨辰等著,新黨震蕩[M],(台灣)希望出版公司,1995年:6。

  〔34〕朱永德:台北面臨的四大困擾與獨派路綫最大的阻礙,1994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

  〔35〕轉引自王曉波:統派觀點[M],台北:台灣海峽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9頁。

  〔36〕台灣《中國論壇》,1990年10月10日,第361期,第11頁。

  〔37〕劉國深等著:台灣政治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第25頁。

  〔38〕陳建瑜:和統保台,要與台灣接地氣,中國時報,2017年8月21日。

  〔39〕陳柏光答中評:“一國兩制”是最好的安排[EB/01],中評網,http://www.crntt.com/doc/3_12_105616777_1_1201002117.html,2019年12月1日。

  〔40〕台灣勞動黨主席:兩岸必須統一,誰也阻擋不了[EB/01],觀察者網,https://www.sohu.com/a/323953761_115479.2019-6-30/2020-3-20

  〔41〕台灣勞動黨主席:兩岸必須統一,誰也阻擋不了[EB/01],觀察者網,https://www.sohu.com/a/323953761_115479.2019-6-30/2020-3-20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2月號,總第29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