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烏之戰”對台海局勢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2-08-18 13:11:15


 
  美國還將黑手伸向東盟、中亞、非洲,企圖建立一個全方位孤立中國的包圍圈,因此中國未來一定會面臨一個更加嚴峻的國際環境。同時美國還會像最近削弱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一樣,繼續弱化俄羅斯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以達到美國及西方國家控制聯合國及各種組織、實施對全球霸權統治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有強烈的緊迫感和深切的危機感:

  1、明白不論中國在俄烏衝突中對俄羅斯有沒有援助,美國都要來遏制中國,因為中國有“懷璧之罪”。

  2、認識到現在“戰爭”的概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戰爭的範圍已經外延到了各個領域高科技的最前沿,即是由傳統戰爭上升到“數字全方位戰爭”。除了戰場冷兵器的較量,更多的是在金融資本、國際貿易、人工智能、空間星鏈、互聯網數字領域等軟實力的較量。

  3、明白金融資本是地緣政治的決定性力量之一,也是現代戰爭的一個新武器。金融資本是與軍事實力相平行的力量,金融資本的軟實力及殺傷力甚至超越軍事力量的硬實力。

  4、瞭解寄希望歐洲分裂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幻想。美國和歐洲之所以能够成為大西洋憲章聯盟,是他們共同的文化、價值觀、信仰和血脈淵源決定的,不是利益能切割和分裂的。

  5、預見到未來歐洲會更加依賴美國,北約將與亞洲的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結成新的聯盟,在歐亞大陸形成合圍中俄的態勢。

  6、明白俄羅斯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意識到失去俄羅斯戰略支撑的中國將會面臨和承受更大的戰略壓力。

  7、意識到中美關係已經發生實質性改變,國際形勢和周邊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一場不見硝煙卻殘酷無比的戰爭已經啓動。

  美國還會利用中國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軍事行動、沒有參加對俄制裁來攻擊和制裁中國,總之會利用國際組織、國際機構污衊、孤立中國,讓中國在關鍵時刻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美國也會利用台灣、新疆、西藏等問題製造矛盾和事端,比如策劃台灣當局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清晰所謂的“一中政策”,打台灣牌來遏制中國。

  三、美國對美台關係的新定位

  美國國務院5月5日大幅更新其網站上的美台關係現況描述成果清單,移除2018年舊版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獨”等用語,新增“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對此,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

  事情真的這樣簡單嗎?美國國務院官網此前發布的是東亞局在2018年8月31日發布的版本,此版開頭稱“美台享有強健的非官方關係”,“根據1979年的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公報,美國承認(recognized)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認知(acknowledging)的中國立場是,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此外,舊版也提到,“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與台灣保持強健的非官方關係是美國的主要目標,也符合美國在亞洲追求和平穩定的期望。”

  而5日發布的新版本則修改為:“台灣作為民主領頭羊和科技重鎮,是美國在印太區域的重要夥伴,台灣在投資、公衛、半導體、其他關鍵供應鏈、投資審查、科技、教育和進步的民主價值等領域,是美國重要夥伴。”新版并未引用美中三公報的文字內容,而是新增“美國有長期的、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新版本還表示,雖然美台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非官方關係相當強健,且美國在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上有持久利益;基於台灣關係法,美國將使台灣能够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够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美國持續鼓勵以符合台灣人民意願和最佳利益的方式和平解決兩岸分歧。

  有關經濟關係,新版本提到,台灣是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去年的商品與服務預估產值為7860億美元;台灣是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美國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自前年起舉行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EPPD),去年啓動科技、貿易與投資合作架構,近日還將復談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并恢復定期小組會議。

  在人民交流方面,新版本提到,2012年11月開始的免簽證計劃,讓台灣赴美旅客增長7成;台灣留學生為美國國際學生的第七大族群;美台前年發布教育倡議,提供更多教育交流機會。

  至於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國務院重申,美國持續支持台灣加入不須以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鼓勵台灣有意義參與那些無法加入的組織,美台2015年建立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已有日本和澳洲先後加入。

  對比新舊版本的增删與調整,還能說“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嗎?實質上確實沒有改變,因為在美國的政策中,所謂的“一中”歷來都是“一個中國,雙雙代表,台灣地位未定”。

  對美國此舉可有兩種解讀,一是在刺激中國,營造大陸將武力攻台氛圍,利用俄烏戰爭導致俄羅斯大幅度弱化契機,再度以同樣手法逼迫中國發動武統,啓動代理人戰爭,以收曠世難逢“一石二鳥”掏空中俄、讓美國再稱霸百年之良機。二是美國雖未直接參加俄烏戰爭,但用資金、武器等全面支持烏克蘭,將這場戰爭長期化。衹有戰爭長期化,美國才更有機會收割全世界以恢復其元氣,而如果此時中國趁機動用武力解放台灣,美國將被迫捲入,面臨著兩綫作戰的可能性。此舉也是對台灣民衆給予安慰,表明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消解台灣島內民衆因俄烏戰爭而產生的擔憂。

  四、中國未來的應對之策

  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似乎是為我們開啓了解決台海問題的“機會之窗”。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嗎?筆者認為目前還不能。

  首先,中國當前的主要任務決定了不能輕啓戰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國策,而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四十餘年來,中國利用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積極引進外資,并參與國際分工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大力發展對外貿易,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與俄羅斯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不同,進口加工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國際貿易壓力巨大,如果台海局勢不穩,勢必會造成外資撤離、產業轉移,使得經濟疲軟。

  其次,中國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決定了我國不會輕啓戰端。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幾千年前就有了“慎戰”的思想認識,中國近代百年的血淚史告訴我們戰爭從來都會帶來災難與痛苦。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受到了歐美國家六千餘項制裁,其國內民衆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烏克蘭人民也不同程度遭受了戰爭帶來的苦難。而海峽兩岸的人民同為中華兒女,不應因戰爭讓親者痛、仇者快。

  第三,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爭,實質就是對美日包括韓澳的軍事對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軍事科技投入也在加大,國防力量不斷增強,然而與美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日、韓、澳等多國軍事聯盟,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需要審慎決策。

  第四、當前疫情形勢下,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第一要務。疫情局部爆發、蔓延的可能性還很大,防控壓力始終存在,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資保障。受疫情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還沒有完全恢復。防止疫情擴散,就要限制人員流動,部分行業受到嚴重損失。就業難度上升,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恢復國民經濟,是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之,我們必須在台灣問題上穩住。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台灣搬不走,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比,統一台灣還不是當前的急務,而且一旦台海有戰爭,對中國將極為不利,要儘量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當前最緊要的是既要做好冷戰的準備,也要做好熱戰的準備,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不被浮雲遮望眼,不被民粹所綁架,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實現社會繁榮穩定發展。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6月號,總第294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