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式“認知作戰”:概念泛化、話術運用與影響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2-09-08 11:07:46


 
  (四)價值對立化

  西方對“認知戰”相關概念的設置和運用本身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偏見,自己慣用“認知作戰”,卻常常指責中國、俄羅斯等是“認知戰”的發起方,聲稱“民主國家社會更為多元,所以易於成為認知作戰目標”,完全無視自身多年來致力於利用社交媒體等平台在全球發動“顔色革命”的事實,將認知作戰的受害者限定為所謂“民主體制”。但總體而言,西方仍將“認知戰”視為一種戰爭理論或衝突模式,并未完全排除其工具理性色彩。相比之下,台式“認知作戰”基本拋棄了工具理性,在民進黨當局運用“網軍”已盡人皆知的背景下,不顧台灣當局長期污衊和攻擊大陸的事實,把大陸惠台政策、對台宣傳等一概列入對台“認知作戰”行列。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全面管控島內輿論,另一方面強行渲染“境外認知作戰攻擊越來越強、無孔不入”。如此話術,極具“雙標”色彩,但卻在“民主”“自由”等價值色彩的掩蓋下持續放大,最終淪為台灣當局政治需要而量身打造的名詞和強化“綠色獨裁”、扼殺兩岸交流的藉口。

  三、台式“認知作戰”的影響分析

  台式“認知作戰”體現了“認知戰”在強化意識形態領域對抗的固有特徵,且運用範圍、目標指向更為廣泛,即:將島內民衆作為重點對象,推進“大內宣”的同時,還將大陸民衆和國際社會納入其中,試圖藉此影響各方觀念、思維與行為,為台灣當局強化對內掌控、破壞兩岸關係和博取國際支持提供關鍵支持。

  (一)成為民進黨當局鉗制輿論的慣用話術

  受島內長期“去中國化”政治氛圍影響,台灣主流媒體綠化傾向明顯,為數不多的偏藍或中立媒體也遭到民進黨和島內綠營的污名化和政治打壓。近年來,隨著“認知作戰”標簽的廣泛運用,又帶動了對島內媒體的新一輪敲打和圍剿。如2022年4月,台灣《聯合報》報導了美國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赴台強行推銷波音客機的相關消息,被台灣當局“國安局長”陳明通“嚴重懷疑”是“認知作戰”。台灣華視在發生誤報“大陸攻台”事件後,民進黨“立委”也指控其為“認知作戰破口”,存在“有心人士”配合大陸,為“侵入台灣媒體系統”試水的可能。即使是屬於綠營媒體的“三立”、“美麗島電子報”等,也因為曾派員參加海峽媒體峰會而遭到“受紅色滲透”的質疑。在社交媒體領域,台灣當局也以反制所謂的“認知作戰”為藉口,大肆打壓與大陸或與島內競爭對手合作的網紅群體。陳明通聲稱,大陸培植台灣網紅對台實施“統戰”,“就是中共操作的認知作戰”。島內一些親綠學者也極力給部分網紅打上“配合大陸認知作戰”的標簽,甚至將主要收入來源於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作為給後者“定罪”的證據。

  台式“認知作戰”話術的濫用行為,以及對“認知作戰”“寧枉勿縱”的態度,為民進黨當局動用行政資源打壓乃至扼殺特定的傳媒管道提供了“合理性”,從而對民進黨治下本已岌岌可危的新聞和言論自由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當前民進黨當局不僅提出依“情工法”統合“國安機關”,針對“中共及境外敵對勢力”,搜集“認知作戰”相關信息并及時應對,還著手研究通過進一步“修法”,要求社交平台及時下架所謂的大陸“假信息”。綠營學者呼籲,應成立由相關部門與網絡、媒體相關業者共同參與的“反假訊息與認知作戰聯盟”,全面強化對島內媒體的掌控力。此外,民進黨當局甚至打著“防禦認知作戰”的旗號,將觸手伸向教育體系,聲稱將通過長期培養“媒體識讀能力”,使青少年和成年民衆獲得針對“認知作戰”的“自體抵抗力”,極力從思想源頭上形塑民衆吸收信息的能力和管道,強化台灣民衆對大陸信息來源的不信任感,使其減少甚至停止吸收來自簡體中文網絡的信息,從而最終實現“台獨”勢力進一步強化兩岸隔絕的圖謀。

  (二)成為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的重要管道

  民進黨當局自執政以來就不斷以大陸“網絡攻擊受害者”自稱,台式“認知作戰”在宣稱“民主”“自由”價值上、在渲染“大陸威脅論”上,與美西方“認識作戰”話術邏輯如出一轍,其操弄運作則有過之無不及。台式“認知作戰”極力影響甚至扭曲西方社會對台灣問題的認知,博取國際社會的認可與同情。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下,西方政客、媒體反華態度愈發鮮明,對中國大陸“認知作戰”的相關錯誤報道也有所增加。這些報道往往通過采訪指定的幾位島內學者、政客,搜羅其針對“大陸認知作戰”的研究成果,拼凑出大同小異的不實報導。但由於西方“主流”媒體在島內的影響力,這些報道又為台灣當局炒作“大陸認知作戰”、打壓島內反對言論進行背書,對青年及精英群體產生誤導。同時台灣當局還利用資助的“台獨”學者、媒體人,通過向西方媒體供稿、為西方智庫撰寫報告等形式,量身定製中國大陸“認知作戰”相關信息,同時將台灣當局裝扮為“受認知作戰威脅最為嚴重的民主政體”,給島內一些藍營人士打上“傳播虛假信息”“大陸代理人”等標簽。如被台灣當局反復引用的瑞典歌德堡大學“台灣遭受假信息攻擊程度世界第一”的研究結論,就是經少數島內學者評分得出的結果。⑪由台灣當局資助的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成員也在接受卡內基委員會采訪時大談“中國大陸認知作戰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威脅”等。

  在民進黨當局看來,未來西方對華態度還將持續惡化,“各國官、民、學界及智庫等友台力量正逐漸匯集”,因此可望通過渲染“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持續推動“反制網絡攻擊、抵制不實訊息之戰略聯盟”。而美西方國家為滿足自身政治目的,也正加緊對台灣當局“抵抗認知作戰豐富經驗”的炒作。如“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報告指出,要“召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地區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官員和技術專家,探討如何協作應對中俄在‘認知作戰’領域的連手,并通過開展情報共享演習、建立新型協調機制等手段,減輕中俄‘認知作戰’影響”。在現實中,Facebook、YouTube等境外互聯網平台也以“過濾不實信息”等藉口強化對台灣當局的支持,不僅批評台灣當局的賬號受到多方打壓,正面評價兩岸交流的賬號常常遭到“限流”甚至封號。美西方國家半推半就地應和台式“認知作戰”,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外界對台海現狀和一個中國原則的認知,使海外“台獨”勢力同情者的民間基礎出現擴大趨勢。當前,一些原本對台海問題關注度不高的西方國家和地區已開始認為“台海地區發生衝突,會衝擊以人權、民主和法治為核心的民主治理”,干涉台海事務的民意有所增強,為區域安全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

  (三)成為民進黨當局裂解民意的有力推手

  民進黨當局豢養“網軍”已是盡人皆知,不僅在“媒體和網絡宣傳”方面投入巨大,且其運用也存在諸多不透明之處。台灣民衆黨團總召邱臣遠就曾指出,2022年度台灣當局總預算案中,24個行政單位僅在“媒體政策及業務倡導經費”就編列新台幣18.6億元,還有許多“內宣經費”可能隱藏在各部門“特別收入基金”等“小金庫”中。⑫在具體運作中,民進黨“網軍”一方面以“反制認知作戰”為名,強力打壓對民進黨當局執政的質疑之聲、反對之聲。如有藝人在臉書上分享“很多孩子走了”等言論、網飛(Netflix)小編製作梗圖調侃台灣民衆買不到快篩,都被“網軍”指責為造謠并遭到“出征”,不得不公開道歉。另一方面,民進黨“網軍”還屢屢被“抓包”先反串製造謠言,再大肆宣揚“大陸認知作戰”。如民進黨網絡社群中心副主任楊敏之夫、親綠網絡寫手林瑋豐就被揭露先在PTT論壇留言反串“中共同路人”,後與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聯手指控大陸“滲透PTT”。正如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所言,過去民進黨用網軍帶風向劣跡斑斑,如今竟演變成“做賊的是民進黨、抓賊的也是民進黨”。此外,台灣當局還通過刻意散布挑釁言論,傳播虛假信息、製造爭議事件等手段,挑動大陸民衆對台灣社會的誤解乃至反感,企圖加劇兩岸互聯網民意衝突碰撞,進一步強化雙方隔閡。

  民進黨當局濫用“網軍”大打“認知作戰”,在使本已極端的島內和兩岸輿論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同時,也給部分人追隨其“網軍”群體、實施網絡暴力等行為披上了維護“國家安全”“台灣尊嚴”等偽裝。長此以往,網絡暴力將不再是受人唾棄的行為,反而有可能被包裝為保衛“國家安全”的“正當舉措”,部分狂熱的綠營支持者將更積極地參與島內和兩岸的輿論衝突。與此同時,伴隨前述“在地協力者”概念的推廣,台式“認知作戰”所塑造的“綠色恐怖”將由虛擬空間逐步投入現實。台式“認知作戰”強調,如果沒有記者、里長、電視台等“在地協力者”的支持,就無法產生現實影響,因此“大陸認知作戰”離不開“地面統戰”的支持,實際上為民進黨當局政治獵巫的綫下拓展做好了理論準備。當下,有民進黨籍民代已著手提出“兩岸條例修正草案”,對配合陸資在台開展業務的“在地協力者”處以有期徒刑或并課罰金,從而進一步將“在地協力者”概念法制化。可以想見,未來民進黨當局可以“預防認知作戰”“打擊在地協力者”為由,縱容其支持者加緊對島內批評者或參與兩岸交流的個人與組織進行打壓,最終進一步毒化島內政治氛圍,加劇現實社會衝突。 

  四、結語

  近幾年來,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台獨”勢力迅速引入“認知作戰”概念,并在運作過程進行持續扭曲、反復校正,已然成為強化“綠色恐怖”、破壞兩岸關係的有力工具,也給台海區域穩定增添了新的風險變量。台式“認知作戰”的概念泛化與話術濫用,真正動因何在,意欲掩蓋什麼?從本質上講,乃民進黨當局出於一黨之私,刻意裂解島內民意,蓄意阻撓、破壞兩岸民間交流,說到底是害怕台灣民衆瞭解民進黨執政無能之事實,更是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好,害怕台灣民衆瞭解大陸真實情況。正如國台辦發言人指出,民進黨當局以所謂“認知作戰”之說蒙蔽台灣民衆,製造“信息繭房”,當作煽動敵意、仇恨和對立的“遮羞布”,最終損害的是台灣民衆特別是台灣青年的發展空間和利益。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福建探索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新路的多重效應及其傳導機制研究”(21BZZ086)。

  註釋:

  ①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Countering cognitive warfare: awareness and resilience,NATO Review,https://www.nato.int/docu/review/articles/2021/05/20/countering-cognitive-warfare-awareness-and-resilience/index.html

  ②Cognitive Warfare: The Russian Threat to Election Integrity in the Baltic States ,Belfer Center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cognitive-warfare-russian-threat-election-integrity-baltic-states

  ③Cognitive Domain Operations The PLA's New Holistic Concept for Influence Operations, RAND Corporation,https://jamestown.org/program/cognitive-domain-operations-the-plas-new-holistic-concept-for-influence-operations/

  ④Chinese Cyber-Operatives Boosted Taiwan’s Insurgent Candidate, Foreign Policy,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9/06/26/chinese-cyber-operatives-boosted-taiwans-insurgent-candidate/

  ⑤Shannon Tiezzi, Taiwan Watches Ukraine With an Eye Toward Security at Home,The Diplomat, https://thediplomat.com/2022/02/taiwan-watches-ukraine-with-an-eye-toward-security-at-home/

  ⑥譚宗保:《假訊息之案例分析與行動策略》,《清流雙月刊》,2019年7月。

  ⑦沈伯洋:《中國認知領域作戰模型初探:以2020 台灣選舉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2020年1月。

  ⑧“台灣民意支持民主團結應對挑戰、扞衛中華民國主權,反對中共對台施壓及認知作戰”,台灣當局陸委會網站:https://www.mac.gov.tw/cn/News_Content.aspx?n=05B73310C5C3A632&sms=1A40B00E4C745211&s=FF710DE075A5F0A5

  ⑨洪浩唐、沈伯洋等:《戰狼來了: 關西機場事件的假新聞、資訊戰》,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21。

  ⑩“陳菊貪污”假消息源頭是港媒? 沈伯洋:有社團更早發出,台灣“新頭殼”網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1-22/330413,

  ⑪被台灣當局廣泛引用的V-Dem跨國調查由各國家和地區相關領域的五名左右專家對特定選題進行評分,三分之二以上必須為當地居民,“數據的質量和公正性高度依賴於專家”,參見V-Dem網站:https://v-dem.net/project.html。

  ⑫“當局灑大錢大內宣!24機關編18.6億預算”,中評網,http://www.crntt.com/doc/253_14670_106188341_1_1001104130.html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7月號,總第295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