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消失的法航447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9:37:51


 
  “這事兒真挺荒唐的,”彼得•戈爾茲說道,“如果有實時的流媒體數據,那我們為什麼不拿來用呢。”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擔任美國國家運輸安全事務委員會執行主任的戈爾茲在其任內也經歷過不少事故,但法航447航班的失事卻讓他痛徹心扉。在這個無線網絡科技發達的時代,某些航班上的乘客都已經可以上網,而飛機飛行時最重要的信息仍存儲在飛機上,而飛機卻在這些信息被搜集之前就墜毀了,這和戈爾茲的想法大相徑庭。

  “我和很多飛行員也談到過這個問題,”他告訴我,“他們不情願有人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但是,7-11便利店的店員頭上有一堆的攝像頭,他們受得了,飛行員們怎麼就受不了了?”

  從飛機上傳送數據流的技術確實有一些限制。如果想傳送每架航班的所有數據,就需要比現有軌道上總數更大的衛星帶寬。一些航空公司想出了一種解決方案:不傳送所有的實時數據,而是在飛機上裝上一種系統,這種系統可根據需要傳送數據。遇到問題時,飛行員按下按鈕就可以開始發送數據,在某些情況下,比如自動駕駛系統出故障時,飛機會自動傳輸數據。航空公司也會挑選一些航班,讓它們在穿過像喜馬拉雅山脈或者中央海脊這種複雜地形時傳輸數據。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阿蘭•巴希爾,法航的首席運營官,他點點頭說道:“這種方法是很可行的”,但他又加了一句,“希望盡快能投入使用。”

  今年的4月底,在仔細分析了從阿盧西亞號上傳送回來的照片以後,法國的調查部門重新回到了塔希爾檢查點,並將潛艇部署在了失事客機的一個黑匣子被打撈上來的地點。可以肯定的是,黑匣子是此地區水下某處被打撈的,但黑匣子的數據卻被破壞了,保存數據的圓柱形物體斷裂了。5月1日,黑匣子在海底附近被發現;5月3日,另一個裝有黑匣子的圓筒被定位並打撈,這個黑匣子內有駕駛艙內聲音的錄音。幾日後,兩個黑匣子被送往巴黎的法國調查和分析局的地下室里進行研究,即使在水下沉睡了兩年之久,黑匣子也許仍可以被調查人員所破譯。

  但即使沒有黑匣子的信息,一些事實真相已經水落石出。根據塔希爾檢查點的氣象分析圖、空客公司的相關安全記錄、法國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法航”)的飛行協議以及空中交通管制的日志記錄,將這些零散的資料拼凑起來,解答法航447航班失事的一些關鍵問題並提出一些新的疑點是有可能的。

  在墜機前的4分鐘,飛機向法國的控制中心自動發送了24條故障信息。其中,首先被專家所注意到的是關於皮托管探針的信息。皮托管是一種裝在客機機身外部的小型儀器,用來測定風速。皮托管的造價並不高,裝在法航447航班上的皮托管大約3500美元一個,這跟價值兩億美元一架的飛機相比簡直微不足道,但其重要性卻一點兒也不容忽視。沒有了皮托管,飛機的導航電腦就無法測定風速,自動駕駛系統就會被關閉。這就意味著,任意一個飛機上伸到空中的皮托管探針如果被灰塵或冰晶蒙住,飛機就有可能突然切換到手動控制的狀態,這樣,無論飛行員當初是因為什麼原因將飛機變為了自動駕駛狀態,這都會強迫飛行員接手控制這個重達50萬磅(226噸)的龐然大物。

  從理論上來說,皮托管失靈並不會直接導致飛機失事。這種探針可以比作汽車上的速度表:只要汽油充足,肯定不會有事。飛行員在接受專業訓練時也學過如何應對皮托管故障:只要保持飛行角度和推力知道探針恢復工作即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他們是這麼做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