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萬丈懸崖上的小學 故事還在繼續…(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2 14:42:57  


這三個孩子,其中兩個是孤兒,上學的必經之路就是在懸崖上開鑿的“之”字路。
 
  古路村天邊小學 出名後的去留之爭(2010-06-18) 

  因為遷校問題,志願者和代課老師間的矛盾正日益激烈

  爭執雙方

  志願者包唐韜:

  古路的落後和貧窮最重要的不是物質和經濟上的,而是觀念上的。而要改變,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教育,盡可能割裂與其原先固有的落後習慣的聯繫。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將孩子送到山下讀書是最好的辦法。

  代課老師申其軍:

  “志願者算什麼?他們不可能堅持多少年,更不可能長遠考慮孩子們今後的未來。”

  “沒有資助的孩子們,最終只有失學和回到古路兩種選擇。只有我能堅持下去。”

  建在海拔1400多米絕崖之上的雅安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只有一道繩索與外界相連。

  直到2003年年初,一條千回百轉的“之”字形“騾馬道”出現,才讓這個貧窮的村莊與外界交流有了唯一通道。

  從未有過的變化,來得卻很突然。

  2008年本報報道了當地一個名叫申其軍的代課老師,默默教書26年;以及志願者包唐韜等人,大膽進山支教。

  社會的目光幾乎在一瞬間,全部投向了這個以前鮮有外人的小村莊。

  隨後的兩年里,成批的記者、官員、探望者、遊客紛至沓來。民間的、官方的捐贈也湧入了這個貧瘠的鄉村。聚焦在公眾視野下的古路村小學,開始在從未有過的善款監管問題、教學理念碰撞、傳統與世俗衝突中劇烈震蕩起來。

  不久前,志願者希望利用捐款,送32名學生下山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由此而生古路小學的存留問題,讓處在矛盾中心的包唐韜和申其軍老師,再次發生劇烈爭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