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礪學修身風雅中
http://www.CRNTT.com   2024-05-19 18:25:27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齋號,是風雅之士為自己的住所、讀書處或收藏處冠以的特定名稱,常常也成為書齋主人的代稱。或標榜志趣,或抒發抱負,或陶冶情操,其意義之於齋主,情出多端,而意有不同。

  齋號用詞,多從歷代典籍及詩詞歌賦中擇取,也有的出自齋室環境或齋內物品名稱等,往往構詞精煉,富有情致。於傳統文人畫家而言,齋號既是一段心靈的獨白,也成為解碼其生命歷程與畫作的鑰匙。

  虛實皆妙境

  文人畫家一生當中往往擁有多個齋號,而題命齋號,有些是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可用之“齋”,有些則是其構想出的理想之“我”,正如明代畫家文徵明所言:“吾之書屋多於印上起造。”

  書齋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在古人房屋中,前為堂,後為室,因而起齋名用“堂”者頗多,如現代畫家張大千的“大風堂”、黃永玉的“萬荷堂”等。“樓”指兩層以上的房屋,用於齋號或始於宋,如明代畫家董其昌的“來仲樓”、現代畫家何香凝的“雙清樓”等。“廬”作房屋意始於先秦,通常指郊野接待賓客的棚舍,亦承載著畫家追溯野逸、復歸於朴的理想,如元代畫家倪瓚的“蝸牛廬”、近代書畫家丁輔之的“鶴廬”等。“館”作寓舍同樣意始於先秦,以“館”作齋號有文徵明的“停雲館”、清代畫家王翬的“澂懷館”等。“居”的古意為居住之意,大約於宋代被用作書房名,如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有“白鶴新居”,展現出一種見素抱朴、寧靜空明的境界。“軒”的原意指曲轅有幡的車,後轉意為殿堂前檐下的平台,或指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屋,用於齋號如清代書畫家汪士慎的“魚睨軒”、現代畫家唐雲的“山雷軒”等。其他類型的齋號還有齋、閣、亭、榭、園、莊、精舍等,各有寓意。

  文人畫家常以書齋周邊環境特點取意齋號,寓情於景。近代畫家齊白石曾典租蓮花砦下的梅公祠,後添蓋了一間書室,取名“借山吟館”。所謂“借山”,意指此山非我所有,借來娛目而已。1904年,齊白石應老師王湘綺之約游歷南昌,登高小飲時,老師以“地靈勝江匯,星聚及秋期”起唱,但是齊白石和同門都沒有聯上。為此,他深感羞愧,回家便把齋號中的“吟”字删掉了。自此,他加倍努力,詩道、藝事愈發精進。

  如何修齊治平,追求理想?畫家常常會在齋號上有所回應。如晚清書畫家吳昌碩青年時期在安吉生活,題其讀書樓為“朴齋”,取其返璞歸真,終身不辱之意。年逾古稀,名其滬上書齋為“去駐隨緣室”,以表其隨心所欲、悠游不滯的心境。而現代畫家潘天壽有“無謂齋”,表達了其看淡個人名利得失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