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關閉全城飯店“治霾”開錯了方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30 21:37:42


 
  商丘那麼多關閉的飯店難道都是“拒不改正”嗎?恐怕未必,媒體報道中就提到,一家餐飲店早就按規定將煤炭改成了液化氣,也安裝了淨化設備,“城管部門給出的答複是,等環保部門的檢測,可半個多月沒人來檢測。”可見不是人家不想改正,而是政府不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在攸關民生的問題上,政策變動當給民衆一個適應期,動輒進行突然襲擊,濫用強制手段,也有逆法治而行的嫌疑。

  退一步說,即便商丘認為“治霾”要不遺餘力,嚴控餐飲業污染,那也應遵循行政法的“比例原則”,即在能達成法律目的的各種方式中,選擇對民衆權利最小侵害的方式。例如,對於燒烤店或大中型飯店,他們對於空氣污染可能相對較大,對於他們嚴格要求,該重罰重罰,對“拒不改正”者責令停業,無可厚非。但對於一些污染很小且可控、提供民生必需品的小餐飲店,如包子店、饃店等,政府不妨網開一面,適當放寬一些要求。

  應該說,在上級環保考核壓力之下,一些地方增強對治霾的重視,是好事。但就算“治霾”緊急,指望一場行政主導的運動戰就可畢其功於一役,恐怕行不通。運動式“治霾”,帶來的不過是漂亮的政績數字以及短期的治理效果,這背後往往是各基層單位的疲於奔命以及公共利益受損。商丘此次“治霾”運動之後,藍天白雲重現,“商丘藍”令當地官員引以為傲,可飯店不讓開、饅頭不讓賣的治理手段和高成本,何嘗不是另一種該治的“霾”?(來源:新京報 作者:於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