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論壇:梁振英需破解深層次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4-19 00:22:49


論壇由前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主持。
 
  他引述統計處數字指出,2011年GDP比2008年增長了超過9%,但同期實質工資指數只增加了約2%,如果不是因為制定了最低工資,更可能出現負增長。而2011年所做的民調指出,過半數的市民認為現時的生活素質比回歸前還差。他認為,雖然客觀的經濟數據反映生活素質是有提升,但市民主觀的感受卻是“退步”了,這樣的落差是必須警惕。

  他指出,工聯會的研究結論是,經濟發展必須與社會發展一同考慮,政府在勞工政策、福利政策方面表現遜色,在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次上均未做好。政府必須先從政府的施政理念、方針作出改變。他認為,發展經濟與民生並不是對立的,很多研究都表示,改善民生,有助於營造和諧社會,對營商、投資有利。

  對於梁振英的政綱,吳秋北指出,梁的施政理念十分清晰,並且能回應香港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過,他建議新政府上任後,立即著手處理與民生相關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長遠的社會政策計劃,更應儘快開展。

  蔣麗芸指出,市民感受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因為財富聚在政府手上,政府卻沒有做好財富分配,也沒有善用財富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例如“N無人士”,他們的生活最艱難。在財富分配問題上,她認為,政府的思維應有所調整。她覺得,解決這問題並不困難,在財政方面,利得稅還有上調空間。

  至於香港經濟發展方面,她認為,香港四大產業、六大優勢產業,都很受外圍的影響,屬內向型經濟,一旦別人不來香港,對經濟衝擊就很大。為此,她建議政府,應該發展外向型經濟,如發展新增值工業,如生化藥業、中醫藥、食品等。有人開玩笑說,就算在香港開一家奶粉廠,也會很好生意,她覺得真的可行,因為香港的檢測標準接近歐美。

  近年香港工業進駐的新公司,大多跟醫藥有關,蔣麗芸認為,香港發展醫藥業,可以利用內地研發的優勢,在內地做研發和原料生產,再配合香港的高檢測標準,在香港進行最後的生產工序,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