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淺談中國雕版藝術之佛經版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1 09:49:09  


佛經版畫(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日電/ 菩薩在線佛訊:在中國雕版藝術發展史上,佛教的影響至為關鍵,雕版印刷術最早大量用於佛經佛畫的刻印,國內現存雕版印刷早期的產品,以佛教經像為多。這也印證了宗教宣傳的需要,是促使雕版印刷技術定型的首要動力。由於佛經版畫對於弘法傳教的重要功用,宋元以後迄明清,凡刻印佛經,幾乎沒有不附佛畫插圖的。本文所述及的佛經版畫,就指這類佛經木刻插畫,不包括其他獨立於經文存在的佛教畫像。佛經版畫雕刻精細,構圖嚴謹,莊嚴素美,大多出於版畫名家之手,是中國雕版藝術與印度佛教文化共同澆灌出的一朵奇葩,具有獨特的審美和文化意蘊,並直接影響了明清時期蔚為大觀的書籍上所附木刻插圖,成為中國欣賞性版畫的鼻祖。 

  佛經版畫完全是中國化的,其產生與“三寶”崇拜、佛經供養及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等有密切關係。 

  “三寶”崇拜與佛經供養的需求 
 
  產生於古印度的佛教,約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傳入中國,並逐漸與中國人的禮儀習俗融合在一起,其具體表現就是印度佛教中的皈依三寶,逐漸中國化為三寶崇拜及佛經供養。“佛、法、僧”三寶中之“法”寶即佛教經典,白化文先生說:“供養經卷是漢傳佛教在譯經過程中慢慢地自己摸索出來的一種供養。它帶有中國固有的重視圖書的內在影響。唐五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的善男信女,將抄寫佛經、繪制佛像作為對佛的一種功德,以捐獻數量多少為虔誠程度的標誌。
 
  另外,印度佛教中的“法舍利”最早是將泥塑佛像等放置塔中,作為供養,唐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記載,義淨在印度看到,不僅有“拓模泥像”,還有“或印絹紙”的印鈐佛像作為法舍利放置塔中。據郭魯柏《西域考古舉要》,印度流行的佛像印章,“模型做自中國”。王國維先生在五代雕印的佛畫《大聖毗沙門天王像》題記中說:“古人供養佛菩薩像做功德,於造像、畫像外,兼有制版,蓋自唐時已然”。
 
  正是由於中國佛教徒對佛經及法舍利的大量需求,促使可大量生產的刻本佛經及捺印、雕印佛像代替費工費料的寫本佛經和泥塑佛像舍入塔中作為禮敬之物。如果說中國寺廟石窟造像、壁畫、雕塑等,有著來自印度佛教藝術的明顯影響,鈐印、雕印佛畫的產生則完全源於中國化的供養方式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