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朝鮮要發動第四次核實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2 00:34:51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據韓國聯合通訊社17日報道,韓國國會情報委員會幹事、執政黨新國家黨議員趙源震當天出席國會對策會議時說,有跡象顯示,朝鮮政府準備再次進行核試驗,發射遠程導彈,將朝鮮國內對處決張成澤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外事務上來。

  趙源震的這番話再次引起關心朝鮮半島安全局勢人士的警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亦在出席新聞發布會時呼籲呼籲和朝鮮半島有關的各方不要過早地採取任何行動,再次加劇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然而,問題是,朝鮮現在真的會借機核實驗來轉移國內對張成澤事件的注意力麼?

  針對這一問題,日本《外交官(The Diplomat)》雜誌助理編輯扎克瑞.凱克(Zachary Keck)於近日發文分析指出,就當前朝鮮國內的政治形勢而言,不能排除朝鮮發動第四次核實驗的可能,然而,朝鮮並不會這麼快的發動核實驗,因為朝鮮會先估量國際社會的反應之後再做決定是否會進行核實驗。文章編譯如下:

  本周二,一名韓國國會議員警告說,有一系列跡象顯示,朝鮮正準備新一次發射遠程導彈和第四次核試驗。

  據朝聯社報道,韓國國會情報委員會幹事、執政黨新國家黨議員趙源震(Cho Won-Jin)在出席新國家黨的國會對策會議時表示,為了轉移朝鮮國內對清洗張成澤——這位現任領導人金正恩的姑父以及之前朝鮮第二有權力的人——的注意力,朝鮮有可能進行新一次的核試驗並發射遠程導彈。

  趙源震並沒有詳細說明是哪些跡象表明朝鮮正在準備新一次的導彈或者核試驗。近幾個月來,韓國領導人已發表講話表示:朝鮮已經做好了第四次核試驗的準備,一旦決定,朝鮮會立即實施。韓國總統朴槿惠也發出警告,在清洗張成澤後,朝鮮有可能採取挑釁行動。

  儘管韓國領導人表示朝鮮有可能實施新一輪的核實驗的話可能是對的,但朝鮮卻被認為只擁有一部分核設施和有限的核燃料來取代曾經的核實驗裝置。與此同時,朝鮮已經重新啟動了它在寧邊的鈈反應堆,人們認為朝鮮正在累積鈾來補充核燃料的儲量。

  從金正恩的角度而言,為了獲得軍隊的支持,發射導彈和進行核實驗也是說的通的。儘管金正恩在任期內對他父親在位時奉行的“軍事第一”政策持謹慎的態度和行動,但很多觀察家擔心對張成澤的清先會讓金正恩重蹈他父親的覆轍。在本周舉行的紀念金正日逝世2周年紀念日上,朝鮮領導人再一次肯定了金正日“軍事第一”政策的智慧。至少,金正恩需要得到軍隊的全力支持來清洗張成澤在整個朝鮮的支持者。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實施新一輪的導彈和核實驗都是說的通的。

  同時,雖然人們廣泛認為朝鮮對外發動挑釁的原因源於當前國內的政治情勢,但並不能肯定事實就是如此。朝鮮在06年決定終止長期存在的遠程導彈實驗,於同一年宣布進行第一次核試驗,看起來,這些行動都旨在讓美國撤掉對朝鮮實施的制裁。

  其間,朝鮮在2009年4月和5月進行的導彈和第二次核試驗則像是因為08年底六方會談破裂的結果,當年,美國終止向朝鮮運送重油的決定導致了六方會談的破裂。除此之外,很多觀察家認為朝鮮只是想借機試探一下美國政府。朝鮮在上一年年末和今年年初進行的火箭和核實驗的時間與中、日、韓、美四國領導人換屆的時間不謀而合。

  朝鮮在繼續測試遠程導彈和核武器方面有著重大的技術性利益,因為朝鮮試圖獲得可靠的、可操作的核威懾力量。誠如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政治系教授詹尼弗•利德(Jennifer Lind)、 政府管理學系副教授達里爾•G•普雷斯(Daryl G. Press)和美國喬治城大學副教授基爾•利伯(Keir Lieber)在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之後所指出的那樣,儘管有人推測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原因是為了向國內外發傳遞信號,“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原因。朝鮮想看看長期試驗的遠程導彈的效果到底如何。事實上,比起向國內外傳遞信號,朝鮮更多的是想掌握對於構建核威懾力量而言至關重要的技術能力”。他們指出,這樣的原因並不會讓朝鮮變得與眾不同,為了確保自身的核威懾力量足夠可信,蘇聯和其它核大國在冷戰期間進行了數千次的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導彈或者核試驗並不是金正恩唯一對外挑釁、安撫軍隊的選擇。本周,朝鮮開始加強在西海岸的軍事部署,並且發布傳單,威脅要消滅駐扎在白翎島上的海軍陸戰隊。在2010年,朝鮮軍隊炮轟了韓國的延坪島炮兵陣地。

  簡言之,雖然我們不能排除朝鮮發射導彈和進行核實驗的可能,但也沒有很多技術上的證據證明朝鮮正準備著發射導彈和進行核實驗。然而,如果朝鮮確實決定要進行導彈和核試驗,那麼預計朝鮮會先發射遠程導彈(朝鮮叫運載火箭),然後等待國際社會的反應,根據國際社會的反應,朝鮮再來決定要不要進行第四次核武器試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