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德防務新動向 口號還是決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3 11:40:54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德國官員近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頻頻發聲,承諾德國將擔負起包括軍事投入在內更多的國際責任,這讓外界似乎看到德國欲調整防務政策的跡象。

  據新華社報道,在1月31日大會開幕致辭中,德國總統高克最先發聲。他說,歷史包袱不應成為德國繼續實行“克制外交”政策的理由,德國願為國際安全承擔更多責任,包括在歐盟和北約框架下承擔更多軍事任務。

  德國防長和外長也接連表態。女防長馮德萊恩主張摒棄德國戰後的消極做法,認為德國應當在維護和平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並加強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軍事合作。外長施泰因邁爾認為,德國“不能僅從外圍評論世界政治”,而應盡可能承擔起責任,包括軍事投入。

  出於歷史等原因,德國在安全和防務政策上一直保持低調,刻意不在國際上承擔軍事責任。有輿論認為,一方面德國在經濟上已成為不容置疑的強國,在歐債危機等問題上也起到領導作用,而另一方面,德國在參與解決地區衝突時則表現得非常謹慎、克制,這凸顯出很大的不對稱性。

  從近期德國官員的一系列表態來看,德國新一屆政府似乎有意突破一貫的克制傳統,為德國防務政策轉向。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三位德國官員的齊調發聲,讓旁觀者感慨德國終於“長大”,並準備好承擔與其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責任,甚至有評論稱德國的外交政策將迎來轉折點。

  然而與外界對於“新德國”的暢想相比,德國國內輿論的反應卻相當冷靜、現實,甚至有評論說德國官員的表態無外乎是“新官上任”後的立場聲明,這場“外交攻勢”將逐漸平息。

  德國《明鏡》周刊在評論文章中提到德國承諾擔負更多責任後可能面臨的壓力。文章說,在參與解決地區衝突時,美國等盟友將對德國有更多超越非軍事支持層面的期待,到時德國面臨的將不再是“參與或不參與,怎麼參與”的問題,而是是否牽頭介入。

  對於德國總統和兩位部長的“高調”表態,德國媒體尖銳地指出,德國防務政策的最終走向,還要看掌舵者、總理默克爾的決斷。

  馮德萊恩1月底在接受採訪時說,德國國防軍將加強在境外危機地區的軍事存在。對比這位防長的“激進”表態,默克爾近來在海外駐兵一事上的態度則顯得更加謹慎小心。她日前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時說:“就是否參與、以何種方式參與歐盟國家在中非的行動,以及是否要在馬里承擔更多責任,我們仍在商討中。”她同時強調,單憑軍事手段無法解決諸如在中非發生的衝突,並重申德國不會向非洲危機地區派駐作戰部隊。

  對於素以民意為重的默克爾來說,德國民眾在此問題上的態度絕對不容忽視。德國近期一項民調顯示,大多數德國人不支持本國向海外更多派兵。對此,德國媒體的預判簡潔明了:“只要大多數德國人對海外軍事任務持反對或懷疑態度,默克爾就不太可能派兵參加那些不受歡迎的行動。”

  “激進”也好 ,謹慎也罷,外界關注的仍是新政府最終會把德國防務政策引向何方。分析人士認為,德國外交政策出現的新聲音意味著德國在走出“自我選擇的不承擔責任”這一狀態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但這一步究竟能邁多大,尚需時間觀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