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河北兩村莊一路之隔 養老金差近7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0:16:00


門前的裝飾顯示兩個村莊風俗相近但居住條件卻拉開了距離(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因為家庭困難,去年李思英申請了低保,按河北省每人每月80元的標準,全家一個月多了320元。但不知什麼原因,李思英說這筆錢今年突然沒有了。

  比李思英還要困難的王紹江和張樹芝老人,申請低保卻被村裡拒絕了。王紹江說,原因是他們家裡還有羊,可以維持生活。

  就在蘧家磨的村民還在為保障發愁時,鄭家磨村的村民則感到村裡的待遇越來越好。一位村幹部說,養老金今年從310元提高到了350元,享受低保的村民每人每月470元,村裡80歲以上老人每月還有100元錢的養老券。

  今年年初,62歲的村民丁艶農做了一個手術,花了近10萬元,其中不到一半自付,剩下的由政府負擔。丁艶農還是一位重度殘疾人,村裡每月給像她這樣60歲以上的重度殘疾人100元的補助。

  “蘧家磨的小夥娶到鄭家磨的姑娘兩地就一體化了”

  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三地調研和思考的基礎上,確定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三地才真正迎來一次發展的機遇,潛力巨大的京津冀也被寄予厚望。

  放眼整個淶水縣,雖然距北京市只有110公里,但經濟發展落後。巨大的反差,深深刺痛了河北方面的神經,於是淶水縣成為環首都扶貧攻堅示範區,蘧家磨村也順理成章地成了重點扶持的貧困村。

  在村民記憶中,最近,村裡忽然熱鬧起來,省裡來了一撥又一撥的人,甚至河北省長也親自下村考察。

  改變面貌先從環境下手。今年80歲的李桂蘭說,村裡安了路燈,土路也很快變成水泥路,滿地的垃圾都被清理走了。

  對蘧家磨村民來說,生活上最大的改變是吃水不愁了。

  上個周六的中午,村民王連海擰開院裡的水龍頭,接水準備做飯。“村裡以前缺水,每天都要等鄭家磨村澆地的時候,大夥拿著臉盆和水桶,到鄭家磨村洗衣服、挑水。”王連海說,蘧家磨人最羨慕的就是鄰村那邊戶戶都通自來水,吃水從來沒有問題。

  為解決吃水難題,2012年蘧家磨村花20多萬元打出一口深200餘米的水井,其中縣水利部門支付70%,村民自籌30%。隨後又通過每戶村民自籌450元的辦法鋪設管線,這樣自來水也通到各家各戶,蘧家磨村結束了打水到鄭家磨村的歷史。

  不管是蘧家磨村,還是鄭家磨村,村民幾乎還沒聽說過“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但其實倆村的民間交往一直沒有間斷。“我們有時會到鄭家磨村買藥,坐公交車去良鄉看病。”李思英是蘧家磨村外來的媳婦,她說,嫁過來的20年間,只有個別蘧家磨村的姑娘嫁到鄭家磨村,但蘧家磨村的小夥從來沒迎娶過鄭家磨村的新娘。如果蘧家磨的小夥什麼時候能娶到鄭家磨的姑娘,那就真是一體化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