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陝西原書記白紀年逝世 習仲勛夫人送花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7 12:50:36


 
  而當時陝西一些地方,面對群眾期望的“包產到戶”,用一名作家的話來形容—“拿得還比較穩”,“左”的做法仍在持續。比如本是社員自己購置的架子車,卻收歸集體,自留地也被取消。
 
  2014年8月。西安北郊一住宅小區。82歲的陝西省新聞出版局原局長高英傑老人回憶,當年有首歌謠,形容陝西“醒來早,走得慢,出門還要左右看”。
 
  在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2013年11月編寫的《親歷者說 陝西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書中,白紀年回憶,“對來勢迅猛的農村改革,還有一些人,思想一下轉不過彎來,思想疙瘩一時解不開。就是在省上領導層中,也有一些領導同志,思想上跟不上變革的形勢,表現得比較消極、被動。”
 
  在就任主管農業的副省長之前,白紀年是陝西省委農工部部長。他複出任職的第一個報告,就是《關於當前亟待解決的農村經濟政策問題的報告》,提出自留地由社員自主經營,社隊不干涉;鼓勵社員發展家庭副業;社員購買的架子車等生產工具歸社員所有;放開國家指導下的農村糧食市場。
 
  延安時期的老新聞工作者張國寧當年旁聽了省委召開的地市負責人座談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會。那是1980年10月的一天,白紀年頻頻發問:“億萬農民為啥擁護包產到戶?真理為什麼在多數群眾一邊,而不在阻擋這一大潮的少數領導人一邊?”他尖銳地提出,有的領導層思想解放不夠,認識不統一,應該支持的沒有支持,否定得又太早太急。
 
  2008年12月19日的《各界導報》刊發了張國寧的這篇回憶。張國寧寫道,我當記者多年,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一位被領導者在關鍵抉擇問題上,向他的頂頭上級當面鑼、對面鼓那樣十分尖銳又充分說理的批評。有個市委書記在走出會場時做出了吐舌頭的驚訝神情,還悄聲說,一個副省長,如此發言,烏紗帽還能戴穩嗎?
 
  白紀年在《親歷者說》一書中回憶,新華社記者把他的發言整理成內參。但事後,省委提出嚴厲批評,說他“不聽招呼,不和省委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白紀年一生在農口工作了25年,開發渭北旱原、參與創建楊凌農科城,他都傾注了心血。2014年5月下旬,西安雁塔路陝西省委東院7號樓,白紀年家。華商報記者向白老提及他在農村改革時的作為,老人微微一笑,就將過往的歲月輕輕放下。
 
  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第一個民主推選的省委書記”
 
  在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陝西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2008年8月編寫的中共陝西歷史人物叢書《白紀年》中,有一篇六百餘字的《白紀年傳略》,最後一句是“他是陝西農村改革的帶頭人之一,是我國幹部制度改革中第一位直接由縣以上幹部民主推選產生的省委書記。”
 
  2014年5月。華商報記者採訪白老,希望他能講講這件事。老人笑笑,說,“以後再說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