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何打航母難,找航母更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4 10:46:30


 
  US-A衛星為了提高雷達分辨率導致軌道高度很低,實際壽命僅有兩個月左右,維持一個龐大的US-A衛星星座,對不惜血本進行軍備競賽的蘇聯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開銷。從1965年到到1978年US-A衛星通過檢驗開始批量生產發射,但蘇聯仍然無法保證不間斷的運行,1988年3月14日最後一顆US-A衛星發射升空,為US-A衛星的發展畫上了一個句號。US-P作為被動監聽衛星,成本更低壽命也長得多,反而一路生存下來,並在蘇聯解體後繼續發展出US-PM,但2006年的US-PM衛星發射也是它的絕唱,據稱俄羅斯將用新的Pion-NKS主被動偵察衛星代替US-A和US-P系統,但新的偵察衛星尚未服役。

  按照蘇聯時代構想的戰時7+4配置,"傳奇"系統對北緯50度左右的重訪周期也有2小時之多,北緯60度則是1小時左右,考慮到R-27K導彈的覆蓋區(footprint)只有約50公里,而美國航空母艦航速可達30海裡/小時,"傳奇"系統的偵察定位能力甚至無法確保美國航母戰鬥群在R-27K反艦彈道導彈的末端機動範圍之內。簡而言之,"傳奇"系統看上去很美,但太過昂貴而且效用不佳。

  R-27K導彈半途而廢,"傳奇"系統只是個傳說,蘇聯時代反航母的中流砥柱,還是海空軍的反艦巡航導彈和偵察機系統。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提出以飽和攻擊突破和摧毀美國航母戰鬥群,承擔攻擊任務的是蘇聯的SS-N-12、SS-N-19等重型反艦導彈,而承擔情報支持的就是蘇聯的圖-95RTS遠程海上偵察機,圖-95RTS在蘇聯用於海上偵察和目標指示,是蘇聯龐大的反航母作戰體系真正的耳目,此外蘇聯的電子偵察船、偽裝漁船等水面部分,也承擔著發現和跟蹤航母編隊的任務。圖-95RTS飛機和水面跟蹤船只其實都存在致命的問題:和平時期蘇軍飛機跟蹤美國航母順理成章,當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刻,美軍高度警戒的艦隊憑什麼不會驅逐圖-95RTS呢,如果發生戰爭的話,圖-95RTS更是第一波被擊落的對象。

  即使如此,蘇聯的反航母作戰體系也並不成功,SS-N-12和SS-N-19射程有限、突防能力不足是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因素是蘇聯的海上監視、偵察和跟蹤系統效果不佳。

  1982年,美國海軍曾舉行代號為NORPAC-82的秘密軍事演習,演習課題是對蘇聯本土進行攻擊。美軍中途島號、企業號航空母艦以及護航軍艦組成雙航母戰鬥群,在無線電靜默下成功推進至距離蘇聯庫頁島附近200海里左右。之後美軍艦載機連續4天進行模擬攻擊,海面航母戰鬥群則不停地機動規避偵察,直到第5天蘇聯海上偵察機才發現近在咫尺的美軍航母。毫無疑問,如果美國航母戰鬥群距離海岸更遠,被發現的可能必然更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