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5台灣政局觀察
--基於選舉、社會與兩岸的視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3 00:29:10


 
  (一)台灣的保守主義

  台灣的保守主義社會思潮在政治上以國民黨為代表,其擁躉主要包括大財團、大企業主,軍公教階層,以及傳統的中產階級。其政治、經濟、社會主張與國民黨的政治路線較為吻合,在國家認同上認同“中華民國”,在兩岸關系上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在經貿領域,努力增進雙方貿易與投資,推動ECFA及後續協商,在社會民間及文化交流等領域,拓展人員交流,強調中華文化傳承,嘗試教育領域“去獨化”。島內這種保守主義思潮,經濟上根源於20世紀西方新保守主義,秉持了傳統的放任主義理論,希望通過擴大交流,推動經濟的發展,也是對傳統自由主義思想的延續。在政治上,保守主義的基礎是秩序主義,期望通過強國家、強政府的管理形式,實現社會穩定,進而兌現福利。在分配上,強調按勞取酬的相對公平,鼓勵以個人打拼增加財富。在處理個人、社會與國家的關系時,強調要尊重法制,反對極端的個人主義。

  (二)台灣的自由主義

  台灣的自由主義社會思潮在政治上以民進黨為代表,其擁躉主要包括本土中小企業主、自由派知識分子等,而勞工階層、中南部農漁民是其動員的對象。其政治、經濟、社會主張與民進黨的政治路線較為吻合,在國家認同上主張視台灣為事實上“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兩岸關系上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在經貿、社會民間及文化交流領域,由於視大陸為主要的安全威脅,故要求在確保台灣主體性的基礎上,開展與大陸交流,防範心態、不安全感較強。島內自由主義思潮的哲學與價值基礎是個人主義,推崇草根出身的打拼精神,具有天然的悲情意識,希望通過奮鬥來實現“出頭天”。在分配上,既關注權利平等又注重形式平等,因此對兩岸交流中的獲利不均異常敏感,認為是對台灣弱勢群體的傷害。在處理個人、社會與國家的關系時,強調個人才是三者中真正具有終極性質的實體,推崇“小確幸”的生活態度。

  (三)台灣的激進主義

  “如果一個政黨不能給予選民們他們想要的東西的話,另外的政黨就會站出來提供這些東西。在任何一個國家,特定比例的不滿市民會接受進行民粹主義煽動的政治家們的簡單化的觀點”。“在西方,保守主義實際上是保守的自由主義,激進主義是激進的自由主義”。台灣激進主義社會思潮傳統上的支持者為“台獨基本教義派”,目前以鼓吹“公民運動”、打著“第三勢力”旗號,推動“反中”、“反國民黨”為目標的年輕世代為生力軍,政治光譜屬於更加偏綠的民進黨外圍勢力,具有“天然獨”特質,但也表現出諸多不成熟特征。這股激進主義目前仍處於不穩定發展期,如果“滑入一種叫做‘無限革命’的軌道”,就會對島內社會民生和民主產生更大傷害,近年來香港極端派的種種表現與後果就是明顯例子。 

  台灣的社會思潮過去更多受“國家認同”與“統獨認同”下的藍綠二元結構影響,目前正轉向兼受“主義之爭”路線選擇影響的雙重驅動模式。而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路線孰優孰劣,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不同的政黨表現下,評價自然不同。雖然民進黨在特定民意氛圍下能夠借助民粹路線佔據話語權優勢,但無論如何這都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因此兩條路線之爭勢將長期存在。而國民黨只要堅持立場、守住基礎、擦亮招牌,仍然能夠與認可這條路線的民衆建立利益共同體,這也是國民黨再起的有效路徑。至於激進主義路線,也能夠代表部分群體的利益,但很難走出只佔據政治光譜邊緣地帶的局限。

  兩岸因素在島內政局發展中的
  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2015年島內政局博弈呈現“國退民進”態勢,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選戰中,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主打安全牌,表示要“維持現狀”,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系,避免讓兩岸議題成為競選焦點。這種局面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隨著8年來兩岸關系發展成果的不斷累積,兩岸議題在島內政局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民進黨已經意識到必須妥善處理、決不能逆潮流而動。

  2008年之前,“台獨”分裂勢力利用執政權推行分裂路線,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台海和平穩定,讓兩岸關系一度瀕臨危機邊緣。這種危險舉動滿足的是少部分人的政治利益,傷害的是台灣整體的發展利益。2008年“大選”,民衆拋棄了“台獨”政黨,選擇了走兩岸和平發展道路的政黨。8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和平發展道路基礎更穩,成果豐碩。主要表現在: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鞏固增進政治互信,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重新恢復制度化協商並簽署了23項協議,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今年11月舉行的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更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進一步強化了“一個中國框架”和“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此外,兩岸間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經濟合作制度化進程正式開啓,社會各界大交流格局基本形成,兩岸在涉外領域的內耗大幅減少。

  這些成果的取得,可總結出一些重要經驗:

  一是夯實一個基礎,即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動搖,這體現了對台政策的底線思維。7年來兩岸關系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

  二是堅持一條道路,即堅持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這體現了大陸領導人在此問題上的戰略思維。未來,兩岸雙方應該加強交流對話,增進政治互信,通過平等協商、積極探討,推動解決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各種難題,同時管控好矛盾和分歧。

  三是確立一個目標,即堅持為兩岸同胞多謀福祉,這顯示出共產黨執政興國強調的民生思維。

  四是樹立一個信念,即堅持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體現了大陸領導人在處理兩岸問題上的曆史思維,不能割裂曆史,要用延續縱深的視野看待問題。習總書記表示,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之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

  隨著2016年到來,兩場選舉即將塵埃落定,台灣政局可能再次面臨變動。但8年來和平發展路線的確立,為解決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涉外事務做了極富價值的探索,取得的“實驗數據”,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財富。未來蔡英文的政策如何規劃,國民黨如何洗牌盤整,明智之舉都應吸取借鑒這筆共同財富,因為這筆財富是讓台灣選民放心、引領民意走向、抓住發展機遇的不二法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月號,總第217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